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网游帝国之崛起 > 第162章 一草一天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刘莽早早的醒了,悄然起身的时候发现曹婧婧也已经醒来了,阿奴跟着也醒了过来,所以三人就起床了。

等收拾好行李被窝之后出门,发现这个修士已经在庙前扫地。

刘莽已经很少看见这样的清修修士,这不是一个和尚,至少从未有正式批文承认他是一个和尚。现在由于镰刀与锤的管制以及财政补贴的原因,真正和尚能被承认的太少,而其他能得到体制承认并且具有一定佛学修为的人来说,相对于真正修行有所成就的来讲,所占比例太小。

而从这方面来讲,懂政治的和尚不是好和尚,但是听话的和尚,并且多是高高在上的和尚,如同佛祖。“佛前一跪三千年,未见佛祖生心怜。道是浮尘遮望眼,原是未献香火钱。”没有足够的实力,都无法见到这些真正被体制承认的高僧。

这倒符合华夏的一些体制内容。

相声界的郭公,被业界成为下九流的人,从事旧社会称之为下九流的工作,所说的相声很俗,俗不可耐,可是就如同被儒家视为阿谀奉承的叔孙通,为华夏传下儒家学说一样,也传下来了相声。在其身前,相声日薄西山,已经不被主流文化以及娱乐项目所认同。而在其手中,多少俗不可耐的相声段子中,把一个市井文化手艺,打造成了华夏的明星节目。而其无于此重大贡献的相声界人士,只清谈高雅的相声人士,却在体制内获得高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和许多假仁假义,人前“阿弥陀佛”,身后结婚生子,白天吃斋念佛,晚上夜店蹦迪的和尚来说,讲古佛而食鸡肉,热心留人而劝人向善,忍辱豁达,能自力更生,未得体制承认的面前的光头修士,就显得正派大气多了,这才是真正的佛子。

“施主,起来了么?”

“昨晚多有叨扰,说了些胡话,还请大师不要介意。”刘莽躬身。

“施主真知灼见,自成一家之言,贫僧虽不敢尽数苟同,但也算是有所增益。还是要多谢施主。”光头和尚还礼。“施主这是要准备下山了吗?”

“叨扰大师一日,已经很不好意思了,所以准备就此离开,还多谢大师款待。”

“施主是有慧根的人,只是慧根不在我佛,所以贫僧也不留施主了。缘来是聚,缘尽是散,缘深缘浅,自有定数。”

“过去是命,未来是运,前因后果,断在此时。”刘莽也回道。

“阿弥陀佛!施主慢走。”

“大师留步,有缘再见。”

刘莽等人没有接着下山,而是到了旁边另一个高峰之上,这里虽然没有昨晚歇息的寺庙高。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没有寺庙建筑的限制,所以这里倒成了比前面的台阶那里看整座山还要方便的地方。

由于起来的早,告别的早,天虽然依旧有些灰蒙蒙,但是万里无云,倒是看日出的好时候。而且山顶少树木,也略平坦,三人就练了一会拳。

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天边慢慢变红,变亮,变金,然后一变白,一轮红通通的太阳就跳了出来。随着太阳越来越亮,整座山从前面的晦明晦暗变得立体了起来。

随着太阳的光线射入山林,听着小鸟叽叽喳喳变得热闹起来,在山林中翻转腾飞,呼朋唤友。山的东面以及阳面的树木已经清晰可辨,特别是在刘莽目前的视力,能把远处的一草一叶看得清清楚楚的情况下,在山的背面阴处的树木就显得有些神秘多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对于此时的山林的最好的写照。

山有力量,所以巍峨,山能堆积,所以稳重广大。但这只是山的本质,山的真正神韵,是其牧养了山上的才是。如果一座山只是空有力量,并不能吸引人,但因为有了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所以才吸引了更多的生灵。这才是大山的魅力,而核心是其大自然的造化神奇之术。

刘莽把昨天想明白的内容又再一次推翻,而这才是这次出来的真正目的。也是刘莽没有畏惧之心的原因,作为可恃者唯我想法的刘莽,一个可以无限推翻自己的思想的人,从来就没有其他的任何思想可以拘束限制他。

世间唯一没变化的就是变化本身,同样的,世间最完美的理念是在不断改善的理念。刘莽的成功,就是因为作为一个意志力不算多坚定的人,具有可以随时因为事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理念。时移世易,没有最完美的计划,只有最适合的方法。

而造化之术的体现,是其大山的势。因为是大山,所以必有草,草广而有树,有树成林,所以有泉水,而有虫鱼鸟兽。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栖,说的就是这种大势,也是其大自然的造化神奇的原因。

也是佛家的前因后果的因果学说能大行其道,众人相信其转世轮回学说的根基。

玄学之所以昌盛,不是它科学的解释了神秘的事物,而是它从逻辑学的角度,推测出了其众人愿意相信的一种事实真相。所以,未经证实的所有的事物,都能被玄学解释通透。

所以佛家说的没有错,所谓一饮一啄,皆由天定。刘莽才被和尚强化了其因果学说的理念,这里就用因果学说解释了大势。那么如何运用进观想当中,刘莽看着这远近光暗的山林树木,慢慢的踱步想着,而曹婧婧以及阿奴都识趣的没有打扰。

大山的本质是力量的堆积,而其神韵是勃勃的生机。因为大山,所以能容生机,因为生机,所以大山变得有魅力。因为大山有魅力,所以才显出大山的包容,君子的仁。

而所有的生机的地方,莫过于一株小草,刘莽终于知道,自己的莽山在观想的时候应该怎么观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所有的生机,自己就只用观想一株小草,这就是整座莽山的神韵。而后面的演化,又符合了自己的武道精神,顺心意,顺势而为的理念。

刘莽感觉自己终于找对了观想的方向,虽然才刚出来,但已经不虚此行了。

接着刘莽就开始盘坐在空地上,开始观想自己脑海中希望的莽山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