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游戏 > 网游帝国之崛起 > 第271章 险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看着小莫有些担忧的脸,刘莽低笑了下,“小莫啊,你以为哥会去做那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吗?”

刚才在外面被吹成了ZZ,因此刘莽没有很好的将话题展开,一股脑的全倒了出来只有,才有空注意小莫的脸色。

小莫的脸色这才稍霁,刘莽摸了摸小莫的头,“别傻了,虽然变局当前,但华夏当局有能力应付这些局面,就算有些人居心叵测,也没人能翻天,这点认知我还是有的,不会做那些以卵击石的事情。”

无他,刘莽前面一股脑说的有些吓人了,特别是刘莽费劲心思将俱乐部的实际管理权从政府手中拿了过来。而且如今的俱乐部打的主题就是对于当今社会治安的一种挑战。

华夏曾经有过五次大规模的禁武运动。

第一次是秦始皇时代。

始皇帝统一中原之后,为了帝国的长治久安,发布了华夏历史上第一道禁武令。刀剑入库,铸铁为犁,造十二金人。

可惜的是这终究未能让大秦帝国的统治如始皇帝愿望的一样传承千秋万代,甚至始皇帝一死,扶苏被矫诏赐死之后,大秦帝国也就二世而亡了。

至于代表着江山永固的十二金人,也在楚军攻破咸阳之后被项羽烧毁付之一炬。

第二次则在宋朝。

陈桥事变,黄袍加身,赵匡胤以武将的身份取代后周建立宋朝,也因此,赵匡胤最担心的也是武将,继杯酒释兵权之后,制定了重文轻武的策略。而随着军功制的削弱以及科举制度的兴起,武将地位不断下降,文官地位不断提高,重文轻武的社会形态成为了宋代一朝不变的事实。

纵观宋朝一代,鲜有战事,也因此成就了宋仁宗这位历史上最具资格曰仁的皇帝。辽国皇帝听闻宋仁宗死的消息时,直接说自己四十二年未识兵戈,给仁宗皇帝立了衣冠冢。

因此,有宋一朝开始,华夏的历史开始变得越来越差。

北宋多相,南宋多将,依旧避免不了宋亡之后无华夏的历史悲剧。

随着南宋的灭亡,陆秀夫等殉国的文臣士族数以万计,由此标志着汉文化的断绝以及士文化的断绝。精神文明的断绝,代表着一脉传承的华夏文化从此断根。

之后的元明清三代,虽然底层的农耕文明代表的坚毅和不屈的品质在华夏人的骨子里依旧存在,知识分子的风骨相较宋朝而言已经不存在了。随着而来的则是奴性开始深刻在文人的基因之中,直到辛亥革命之后才逐渐褪去。

其危害程,更甚于五胡乱华对于中原的破坏性。

所以最严苛的禁武令当属始皇帝无疑,但最彻底的当属赵匡胤的时代,由此奠定了后世历史的走向。

因此,这不是小说中潘金莲开不开窗、往不往楼下倒水就能避免华夏后世的悲剧。而是从宋太祖重文轻武开始,冥冥之中就已经注定了这种历史的结局。

也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

如果想要为这个蝴蝶效应找一个比较形象的事例,就是十五、十六世纪,英、荷等国家的圈地运动的羊吃人一样,只不过这里变成了文吃武而已。

第三次禁武令来自于接下来的元朝。

作为华夏历史上唯一一个一统南北的少数民族,因为人口的原因,元朝在统治过程中,不仅实行连坐,而且还将铁制品作为最重要的违禁物。

为了能够消除民间的武力,他们不但对刀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登记,而且三令五申,敢私藏刀剑者,重罪不赦。也因此产生了华夏历史上常用日用品的第一个共享项目——共享菜刀,也就是十户人家公用一把菜刀。

应该说最变态的禁武令了。

禁武令的出发点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长治久安,追求江山永固,千秋万代,可惜元朝也未能如愿。

因为游牧文明对于农耕文明,不论对于其文化的认知或者理解,或者管理水平的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能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的引弓之民只统治了华夏162年。

第四次禁武令发生在清朝雍正年间。

雍正不但禁止民间带刀出行,还禁止民间比武。如果二人约架比武,打死或者打伤人了,那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这是所有禁武令之中首次对于比武有了明确的法律概念。

第五次发生在华夏帝国建国之后。

清朝末期随着清政府统治力的下降,国际环境列强的崛起,华夏遭受了有史以来第一次传统文化体系之外其他文明的侵略。

面对列强的欺凌,民族意识的觉醒,诞生了许多的武术大家。而且辛亥革命以后,不仅汉民族的奴性逐渐褪去,同时孙文先生“强种强国,复兴民族”的口号下,张之江等众多先烈提倡组建了中央国术馆,首席理事长为李烈钧。

从“东亚病夫”到国粹体育,华夏武术重新获得极大的发展,这也为后面神剧之中很多雷人的场景提供了一定的原型背景和人物原型。

只是诸如手撕东瀛人、自行车抗日以及800里外的神射手这些东西,如果没有四次禁武令,从始皇帝开始到现在,武术文明能够顺利发展,也许能够实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