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买了一大堆肯尼亚长跑选手的录像带,一帧接一帧地分析。
几个小时之后,他意识到,世界顶尖长跑选手的奔跑姿势同幼儿园小孩的一模一样。“幼儿园的孩子奔跑时,双脚着力点位于身体正下方,双腿大幅后摆助推。”肯说,“肯尼亚的长跑选手也是一样。他们从小到大习惯了光脚奔跑,到成年还维持着同小时候差不多的跑步姿势,这与绝大多数美国选手完全不同。”他倒回录像带,用纸笔记录下肯尼亚选手跑步动作的细节,开始寻找试验品。
幸运的是,肯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运动力学研究计划,已经进行到铁人三项,可以找来一大群运动员做实验。长跑运动员不喜欢别人对他们的姿势指指点点,而铁人三项选手什么都能接受。“铁人三项是一项历史很短的运动,还没来得及形成一定的传统,选手的思想都非常开放。”肯解释道,“一九八八年,铁人三项选手开始在车把上安装可供休息的辅把,结果遭到了专业自行车选手的嘲笑,直到格雷格·莱蒙德也试用了这样的辅把,并以八秒钟的优势赢得环法自行车赛桂冠。”
肯的第一个试验品是艾伦·梅尔文,一位六十多岁的铁人三项高手。肯首先让他全速冲刺了四百米,然后在他的T恤衫上装了一个微型电子节拍器。
“干吗?”
“把节拍调为每分钟一百八十下,然后跟着节拍跑。”
“为什么?”
“肯尼亚选手的步频都非常快。”肯解释道,“小步快频的运动方式,比力强幅大的方式更有效率。”
“我还是不明白。”艾伦说,“不是大步幅好吗?”
“问你一个问题。”肯回答,“见过那些参加十公里跑的光脚选手吗?”
“见过。他们跑起来就像是踩在火炭上。”
“你能跑过他们吗?”
艾伦想了一下,“有道理。”
这样训练了五个月之后,艾伦回头来找肯。他进行了四组一英里跑,其中每一组每一圈的速度都比他之前的四百米全速冲刺更快。
“别忘了,艾伦已经跑了四十年,并且在他这个年龄组里已经可以排进世界前十。”肯强调,“这不是新手入门期的进步。事实上,作为一名六十二岁的运动员,他的运动表现本该逐渐退步。”
肯也在用类似的方法训练自己。过去,跑步是他的弱项,他曾在一次铁人三项比赛的自行车项目里领先第二名足足十分钟,但最终没能夺冠。一九九七年,距离发明新的跑步技巧还不到一年,他已势不可当,连续两年夺得铁人三项世界锦标赛残疾人组冠军。当其他运动员听说他发明了一种新跑法,可以在加速的同时减少双腿受到的冲击,纷纷聘他当教练。肯先后指导了一百多名选手,其中包括十一个全国冠军。
肯认为自己只是重新发现了一项古老的艺术,于是把它命名为“进化跑法”。碰巧的是,当时有两种光脚跑步技术在逐渐成形,一种是“太极跑法”,基于太极理论所强调的平衡与适度,发源于旧金山,一种是“姿态跑法”,由佛罗里达州的俄裔教练尼古拉斯·罗曼诺夫博士创立。这三种跑步技术不约而同地强调动作本身的简化,绝不是互相模仿,而是基于同样的道理,即光脚泰德所说的“信手拈来”理念:越简约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