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赵氏得知池夏来了,马上从后院来到书房。

看到毛线的时候,池夏还以为眼花了。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有些颜色甚至比前世见过的还要好看。

瞧到池夏脸上的吃惊,赵氏很是得意。这一切都是他的功劳。在池夏不在的日子里,他没少琢磨染色的问题。试验了无数次才弄出这些漂亮的颜色。

池夏拿起棒针开了个头:“时间太晚了,就做个简单的围巾。”

前世上大学时特别流行这玩意儿。她不仅打过围巾,还研究过手套毛衣。这也是她有底气的原因。

她选的是最基本的针法——平针。简单好学,像赵氏那样熟悉绣活的人看几眼就会了。

不到一个时辰,池夏就打出了一小截。池夏自我感觉良好,心里还在夸自个儿没丢掉这门手艺的时候,不经意间瞧见赵氏手里的围巾时,不免深受打击。对方在相同的时间内,差不多都快完成了。

又过了一会儿,一条围巾诞生了。当然最后的锁边是在池夏指导下完成的。

屋里所有人将围巾拿在手里反复的观看,还时不时的拉一拉试戴一下。

马琳和张美渠对围巾的反应一般。她们更想看的是毛衣毛裤。倒是赵氏表现出喜欢的样子。郎君们对这类小玩意儿天生就有兴趣。

随后赵氏跟着学会了手套、袜子等等。要不要天色不早了,他恨不得一下子都学会。

末了,池夏三人留在了马府教赵氏打毛衣毛裤。

原本要一两个月的时间,结果不到半月就弄出来了。最大的功臣非赵氏莫属。为了打毛衣,他整个人处于一种亢奋中。每天一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棒针织。

最可怕的是在短短的时间内,对方将池夏会的针法掏的一干二净。

成品出来后,很快被马琳带走了。池夏不知道她们是怎么测试的反正没过多久,城里就新开了一家店,正式对外收购羊毛。

说起来,真正养羊最多的还是匈奴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每一家都有几十只牛羊。

池夏的主意就打在他们的身上。匈奴人之所以年年与西北交战,最根本的原因是穷。他们要生存就不得不想尽办法掠夺。如果有了改善生活的机会,他们还会不会想开战呢?上层阶级的人不说,起码最底层的百姓是绝对不会愿意的。

听到池夏这一番阐述,马琳七人不由得深吸了一口气。这破孩子还真敢想。那可不是件小事,两张嘴皮子上下一秃噜就结了。万一匈奴人富裕起来拿西北开刀怎么办?到时这责任这孩子能担的起么?

不怪马琳她们想的深,毕竟事关重大,由不得她们不慎重。

池夏倒不觉得有多严重。只要保证毛线纺织技术不往外泄露。就相当于抓住了匈奴的经济命脉。若是真早打仗,首先断了收购的路子。匈奴人迟早是要妥协的。

兹事体大,马琳七人做不了主。虽然她们觉得池夏说的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可否认其中的风险。

池夏自然没想过能一下子就说服马琳她们。反正主意已经提了上去,后续办不办就看上面的意思了。

池夏留在西北的目的就在于此。要是上面不同意,她就以她自个儿的名义组建个商队。等到一段时间看到成果,想必那时就不会有人反对了。

过了几天,马琳传来消息说上面不同意。毛线毛衣的确是好东西,但让匈奴富裕起来是不可能的。在上位者看来,弊大于利。

对于这一结果,池夏心里有了准备,倒也不怎么失望。好在上面也没说完全不能跟匈奴通商。介于她提出了那么个好点子,奖励了她一笔不小的银子。

池夏直接去找赵氏,表示要他合作开个店。毛衣、毛裤被西北军拿走了,但手套、围巾这些没有。再说用毛线能做出的东西多了,也不仅仅是那几样。赵氏对此很感兴趣,但是他没有第一时间答应,而是说考虑看看。

池夏明白对方是要问一下马琳,同意三天后再来。

当夜,赵氏就跟妻主说了和池夏开店的事儿。马琳无奈的笑了笑:不安分的小家伙。池夏的想法大胆又冒险,她倒要看看那个小家伙能做到何种地步。

跟赵氏合作是经过池夏深思熟虑的。赵氏背后靠着马琳的背景,能让她们的店在城里发展不受盘剥。光这一点就不知道省了多少钱。除此之外,池夏用那笔奖励,交代魏三红买了一个农庄专门饲养牛羊。另一方面,让韩三儿去打听匈奴商人的消息。

赵氏则负责店铺招人、装修以及买卖等等。池夏不插手店内的任何事情。

可就算他们紧赶慢赶,到开业之前还是没有收购到足够的羊毛。市场上的羊毛几乎全都被军方占领了。听到下人的回报,赵氏急的直上火。要是没有羊毛,他们的店怎么开的起来。

这种情况,在一开始打算开店的时候池夏就考虑到了。她跟赵氏打了保票,保证准时把原料拿到不会耽误开业的。

对池夏的话,赵氏没放在心上。不过是一个小毛头,哪儿来的本事去处理呢。这一着急上火,弄的赵氏的脾气特别暴。身为枕边人的马琳自然第一时间发现了异常。询问过后,劝说了一番,让夫郎放一百二十个心。池夏说能弄来就一定能弄来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