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世子很皮 > 第728章 谁来写登基诏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你,你,你……泰如何……”齐泰还想阵挣扎,但他一个瘦小老头,如何对抗得了朱久炎的巨力?

朱久炎哪肯给他机会,夹起他的身子,用力一箍,竟把齐泰给生生箍晕了过去。

他夹起齐泰的身体大步朝外面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大声说笑,好像正在跟齐泰说什么高兴的事一样。

郁新、杨靖虽感诧异,脑袋却一时没有转过弯来,只听二人喃喃出声道:“齐泰喜极而泣?”

“自然不是喜极而泣,这是世子殿下见到齐大人痛哭,不忍他形象受损,故而为其遮掩而已。”就在湘王府众人想寻个由头圆场的时候,郁新、杨靖身后的解缙上前一步回禀道:“齐大人悲痛的是京城里那些殉节的大臣,他刚才跟缙说‘或子或孙,俱乃太祖后裔;或叔或侄,都是大明之君。’齐大人认为,自尽殉节实在是没有必要,齐大人正是为此而悲泣。”

“原来是这样。”解缙的机智表现,让朱柏眼中一亮!这番话说的实在是太好了,无论是时机,还是内容都是那么无可挑剔,完美无瑕。不仅合理解释了齐泰哭泣的原因,还点明了郁新和杨靖,提醒他们明天开始,朱柏便是大明的第三任皇帝!忠于朱柏,也是忠于朱家,便也是忠于大明!

这有什么不能接受?有什么不能转换?根本不存在“贰臣”的概念啊!

“听闻解大人是我大明第一神童,五岁应口诵诗,七岁能写文作赋,十二岁尽读《四五经》,十岁便高中进士!精通义理。对了咱若是没有记错的话,父皇还对你说过‘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说你能直陈时弊,能定国安邦的大才。”朱柏倒不是存心夸赞,而是真的觉得解缙反应机敏,出口成章,是明事理、识时务,日后定能对自己大有帮助!

解缙没想到,长年在荆州就藩的朱柏,竟对自己的事了解得如此详细清楚。

一时之间,他倒真的有些激动。不过很快,解缙的心情便平复下来,“臣身为大明之臣,享国家俸禄,自当为国尽心竭力。”

真是个人精。

要不是朱柏知道解缙被朱久炎俘虏的时候是怎么拒绝的,倒真的被他蒙了过去。不过这也正是朱柏欣赏解缙的一点之一,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相比黄子澄、方孝孺这样的死脑筋,朱柏反而更喜欢解缙这样的聪明人。

“父皇没有夸错你!”朱柏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咱记得你上万言书时,正值父皇整治胡惟庸奸党之时。当时满朝文武人人自危,无一人敢直言时弊,唯独你胆大包天,竟敢直言顶撞父皇!这可是连咱都不敢做的事情,就冲你这份胆气,咱当时就死死的记住了你的名字!”

解缙心头一热。当年直言之事,是他生平最骄傲、最光辉的一页。只不过时过境迁,朱允炆重用方孝孺这样根本没有参加过科举的教书先生,根本就将自己早年的这番壮举给忘了。

不想这位即将当皇帝的湘王竟然记得如此清楚,而且还当着这么多重要人物的面,当众褒奖!一时间,解缙对朱柏的好感大增。

朱柏这么夸解缙可不是为了他一个人,他为的是说服郁新和杨靖。

他继续夸奖解缙:“咱记得你冒死直谏之后,父皇颇为赏识,直夸你以后大有可为,只是还缺一点历练,故而让你父亲领你回去,好好培养,在家精心读书十年,以后必定大器晚成,能对大明做出卓越的贡献。”

说到这里,朱柏看看解缙身上的绿色官服,略为奇怪地问道:“只是,十年时间早就过去,你怎么还是这么低微的官职?”

解缙神色一黯。

朱柏的话,真的让他感慨万千。

正如朱柏刚才所说,解缙年幼就有第一神童之名,二十岁又高中进士,当官不久,更是受太祖的赏识,并以父子相比,可以说是天下少有的恩宠。

当时京中文武,谁不认为自己必将获得重用,连他自己都是这么认为。那时真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可是后来因为年轻不懂时政,鲁莽劝谏太祖,虽得太祖看好,却也身负太祖“十年大用”的许诺。

回到老家之后的解缙,精心慎独,刻苦治学,秉承太祖之命,只期望十年之后,能够重回朝堂一展胸中所长。

却不想天有不测风云,刚过十年之期,京城便传来噩耗,太祖龙驭宾天!

听到这个消息,解缙痛心疾首。一方面他感激老朱的赏识,为他的离世而伤痛;另一方面,解缙也为自己的前途忧心不已。

太祖“十年大用”的许诺虽然世人都知道,但如今太祖不在了,继任的建文皇帝会不会记得这句话?会不会像太祖一样赏识自己?会不会根本就记不得解缙乃是何许人也……

忐忑不安、几经思量的解缙,为了前途终于忍耐不住,借口为太祖奔丧,进京打探消息。

谁知道刚进京城,事情就再度发生了变化。

解缙从小成为,又年少登第,更受太祖皇帝赏识,可谓是风光无限,让人好不羡慕,这自然是一些同僚最为嫉妒的地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