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青春 > 重生之不负青春时光 > 第334章 Long live freedom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胡鸢踏上欧洲土地的时候,是芬兰,那里靠着北极,气候非常严酷。

5月份的时候,正好是极昼期间,没有日落。

爱德华带胡鸢来这边,是让他观赏一些北欧建筑家的作品。

“我感觉心灵的空间受到了洗涤。”

“每个地区的生活空间都有其独特的个性。”

“这个是自然的。”

胡鸢开始写写画画,虽然他的素描不如张鹿,有了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大概的意思是能表达出来了,爱德华,则是在一旁拍着照片。

纸的背面写着:北极光的圣地。

有很多茂密的森林,

很多威严的白教堂,

这里没有摩天大楼,

没有大城市的喧嚣噪音,

只有大自然的清新静谧,

森林的小木屋,

我与爱德华在海边礁石上垂钓着。

此时很想你。

只呆了3天。

来时,我觉得很冰冷,

走时,却觉得很温暖。

2005-5-20日胡鸢

这次与爱德华的出游,是以学习建筑为目的,带着张鹿给的几本书,在途中有空就读一读。

他没有系统的学习过建筑,学习过历史,仅凭着,自己平常看的几本书,如果他是建筑系的学生,应该会更有收获。

爱德华生动的给他讲述,胡鸢不理解的地方,就用纸笔记录下来。

在心灵最饥渴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朋友,带他亲临当地去看看。

亲眼看到建筑还有感受人文世界,感觉很好。

即使是相同的东西,在书上看到这个建筑,通过图片,或者简单的词汇介绍,跟实际亲身体验是不同的。

所理解的深度,也完全不同。

胡鸢,被感动了,是被这世界之大,所感动。

他们到了欧洲之后,开始坐着火车,走遍了。沿途走遍的很多国家。

胡鸢想起了,自己18岁出来的时候,在90年代初,自己也算是艰难的求生存,如今已过了10个年头了,从未想过,会独自走上这一步。

“究竟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胡鸢问着,不知道他是在问爱德华,还是再问自己。

“Longlivefreedom.”

“跳出条条框框,不要去思考意义,不到死,你想不明白。”

6月份,到达法国。

曾经看过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浪漫主义历史小说。

在自序中写道,若干年前,本书的作者,参观了圣母院,或者不如说,遍索圣母院上下的时候,在两座钟楼之间的黑色角落里,发现墙上有写着:ANATKN(命运)。

这个词,深深打动了雨果,然后激情的创作了以巴黎圣母院为背景,创作了这部小说。

胡鸢记得,在80年代,在露天电影院放过这部电影,这部伟大的巨作,不禁感动了,法国的人们,还感动过不少中国的农民。是美与丑的对比中塑造灵魂,留给人们的精神大餐。

走进巴黎,也是充满了浪漫的色彩。

景致很多,到处都是风景,有着悠久的历史。

胡鸢走遍了巴黎的大街小巷,去看了耳熟能详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罗浮宫,塞纳河畔……

在每一处,都写下了自己的感言,留下了自己的速写,这些回去,要和小鹿分享的。

在他认为,这个浪漫之都,是一个古典的城市。

凯旋门,爱德华讲述,是拿破仑为玛丽路易斯举办一个豪华的婚礼下令建造的。

胡鸢:“拿破仑不亏是浪漫时代的英雄神话。”

爱德华:“你可要听听拿破仑‘浪’史?”

胡鸢:“可以说来听听。”

爱德华就讲述了,这位英雄的与几位夫人的故事,爱德华绘声绘色的描述…

胡鸢:“我还是喜欢小豆芽菜。”

埃菲尔铁塔,是为了万国博览会建的,当时建筑师说:“我想为现代科学和法国工业的荣耀,建造一个像凯旋门那般雄伟的建筑!”

一些古典建筑的由来还有典故,这些胡鸢从近代建筑历史上都看过。

但是亲眼所见,跟照片,确实有很大的不同,爱德华就是一个建筑历史的百科全书。

既然到了法国,就讲法国的古典主义开始,从路易十三时代,在法国发展出独特的古典主义巴洛克。

后来被全欧洲采纳,开创巴洛克古典主义风格的“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建筑师,通过后来的建筑家庭延续了下来,其中诞生了许多建筑大师,如曼萨,勒夫等人。

……

到了巴黎,爱德华把他在法国的华裔女性朋友叫了出来,一起在咖啡厅里面喝着咖啡。

法国的咖啡厅真的是很多,在这里可以看到很多法国女人,法国男人,在悠闲的午后,在咖啡厅里闲坐。

在杂志上经常看到,法国女人,描述她们自由,独立,有个性,热爱生活,着迷意思,说的很有品味。

还说着法国女人不会老。而中国女人老把老了挂在嘴边。但是一些所谓优雅的女性,在胡鸢看来还有些别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