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梧桐街37号的的士上,禾秋阅读着一份婕西当年的采访资料。
------
那是一份老旧的论文《智慧时代·离婚率攀升的背后·借孕小孩的成长》,在学校图书馆的高级资料库里面。
「需要有特别准许才能拿到。」
19年前是2095年,也就是在自己出生之前。
婕西当时参与了一个课题,借孕而来的孩童成长的研究。
——这篇文章竟然是在解忧系图书馆拿到的,惊!
课题里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在智慧时代,由于生育技术的提高,以及人们丰富多元的家庭生活方式,市场上开始流行冻卵。
这样的人群会将优质的精子或卵子放在权威机构保存。
1.有孕育能力的夫妻,但在生育的黄金时段不想孕育。希望可以在职场打拼久一点,在自己更成熟的时候,再养育宝宝。
2.因各种原因,无法母体孕育能力的夫妻,需要通过一些医疗辅助。
3.没有结婚的单身青年,希望可以延续自己的下一代。通过正规渠道,申请匹配卵子或精子,采用代孕箱代孕胚胎及孕育。
4.同性恋者。
5.为了预防未来丧子风险。
随着法律的完善和约束,正规途径也越来越规范化,人们在智慧时代,可以更自由地做自己的孕育计划。人工代孕还是黑产,尽管也有人这么做。
文章特别提到,单身女性培育一个小孩的可能性得以提高,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和人文关怀的提高两个方面。
科学技术体现在:单身家庭在半人工智能帮助下处理家务,照看小孩,极大地解放了女性的家务时间;女性得以有更多精力和时间投入职场;女性经济独立的已然是一种时代趋势;
而关于人文关怀,诸如:
【人们越来越尊重个性】
【人生成就感不再依赖经济逻辑单一维度】
【人类道德维度上的成就凸显】
-
当时的项目负责人是婕西,因为她自己也不能正常生育,不得已申请了卵子。
文章里导语中有一句话,婕西对社会问题的热心,及对真实抽丝剥茧般的执着,让大家敬佩。
这篇厚厚的课题论文中,有一个案例是小黑妈妈。
小黑妈妈是离婚率调查行动中的一个专访对象,报道中,她小孩的化名叫小黑。
小黑的生父是一位本市匿名的上流社会人士,他申请使用小黑妈妈冻结的卵子。
小黑的家也在SH市,这,也有他妈妈社交网站的主页地址。
——禾秋快速识别网址,打开主页——一片粉红的背景图呈现在眼前,但是她在主页上消失好久,没有状态更新。
后来禾秋看到了小黑妈妈的住址「梧桐街37号」,于是她就趁着周日来到这里探访一番。
------
婕西的采访资料写着:
----
小黑妈妈成为妈妈之前,婕西在社交网上认识了她。
她当时在本市的一个管弦乐团吹黑管,常常在网上的个人主页探讨音乐、梦想。
她出身底层城区,她敢于代表女性发声,因此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还有不少粉丝。
婕西也在其中,对这个女人颇为欣赏。
有一天她突然关闭了自己的个人主页,最后的话是“莺不再啼血,天下再无曲可吟唱。”
看起来像是没有继续做音乐了。
据消息称,一位SH市匿名的上流社会人士,申请使用她冻结的卵子。她不舍得胚胎脱离母体成长,所以自己承担起来孕育的责任。后来快要生的时候,她舍不得孩子,所以撕票,还受到了那位上流人士的威胁。
随后,婕西和一名姓花的记者决定在SH市地毯式地寻找她,并征询她的同意,将她的采访录做成一期专栏。
为了让社会各界人士关注这个问题,婕西在报纸专栏发布了这个专题。
在之后的调查中,婕西从周边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
父亲赌债高筑基本属于失联状态;
母亲累倒在病床;
姐姐24小时循环打理小小的水果店,姐姐本人在去年也因为工作的原因先兆流产没保住胎儿。
而小黑爸爸也是一个赌棍,在家里形同虚设,他已经离开了这个家。
另外,一个机器助理在帮忙做些搬运的事情,不能完全替代看店。
她无奈之下,选择申请卵子冻结。
一方面,一次并不幸福的婚姻,让她对未来的婚姻产生了恐惧。
另一方面,她申请了允许无偿共享自己的卵子,因为虽然是无偿供给,但还是会有一笔体恤费可以争取到,只要对方自愿给出。对于上流城区来说,小小的一笔体恤费,就足够她给她妈妈治病了。
打听到她家的地址后,婕西去了做了几次拜访。
婕西第一次见到小黑妈妈,是在她家的水果店。
“那天,说明来意后,小黑妈妈陷入纠结,想叫我离开,又有点难为情。后来我说去街角的咖啡店坐下,等她有空的时候,再找她交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