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武侠 > 皆付笑谈中之逝水 > 第250章 腊月廿三39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佛音对血毒人的镇压之势土崩瓦解,佛像黯淡无光,铜钟或裂或坠,群僧元气皆受重创,轻者颓然喘气、汗如雨下,如同劳作过度一时缓不过来的农夫,重者面白如纸、当场呕血,如同操劳至病倒的农夫,更甚者直接昏死过去。

如此境地,部分坚毅的僧人还在坚持,虽然他们的佛音已无法再行镇压血毒人,不过也并非全然无用,最起码还能抗衡毒气,使灵台保持必要的清明。

饱受摧残的观音殿再也经不起任何冲击,似乎随便叫个人来动动手指头就能把它戳倒。

九鼎一丝之际,很少主动站出来的陈寅站出来了,当机立断,毅然拍板决定列阵突围。

陈寅,仅从长相上看,糙汉一个,没有人会认为他是一个和善之人;与他有过一些粗浅接触的人,基本上都会被他的谈吐举止所蒙蔽,认为他是一个很好说话的人,甚至还会觉得他是一个懒散的人;只有真正与他深入交集过的人,才会知道他是一个多么深藏不露的人,胸含锦绣,腹藏乾坤,能武善文,偶尔展露的气场有多么强大。

每一位从末品小吏一步步走到三品以上的朝廷重臣,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但陈寅是一个例外。

他从锦衣卫中最低阶的力士,做到锦衣卫一把手,正三品的指挥使,就跟普通人走台阶似的,步步高升的同时又平平无奇,没有任何亮点可言。没有亮点,便容易让人忽视,甚至轻视,所以连晋升经历本身就是最大的亮点都被绝大多数人给忽略了。这也正是他生平的外在写照,低调内敛本分,顺风顺水,几无显山露水的时刻,更别说是大放异彩了。不该他表现时,存在感低到就跟世上没他这个人似的,该他出力时,总是那么恰到好处的点到即止,对分寸的把控堪称完美。满朝文官武将,多的是聪明人,但对他真正能称得上了解的,寥寥无几。朱厚熜算半个,陆炳算半个,徐阶算半个,张佐算半个,严氏父子各算半个,以及另外若干个半个。从官职到生平经历,他并非真正意义上领兵打仗的战将,但他绝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他有两个爱好,其一是只要一得空便睁着眼睛躺在床上,动不动就躺在床上的人很难不让人认为是一个懒散的人,其实他躺在床上不是为了睡觉,虽然他睡觉时也是睁着眼睛,他是在回想生平接触过的每一个人,回想生平经历过的所有事情;其二,研读兵书。

他当然是一个才干出众的人,出众到随时随地都能制造亮点,大放异彩,关键在于他愿不愿意。远的不说,当下这场汇集举世僧人的佛门大会,能在如此混乱的情况下顺利进行到天降怪雪之前,他当居首功,足见其能。只是绝大多数人都没有将关注点放在他身上,理所应当的认为佛会本就应该顺利进行,这是他所希望的,他从来都不希望被过多关注,最好是完全不被关注,因为关注越多越难隐藏想隐藏的东西。

现在,他既站出来了,那么必将制造出耀眼的亮点。

经他有条不紊、麻利干脆的指挥排布,就地取材,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快速高效地组织起了一座箭簇形的突围阵型。将数百人大致分成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武功高强者,负责抵挡和冲杀;第二部分武功稍逊,利用蓑衣、斗笠、门板、桌案等等物件遮挡空中飞雪;第三部分运用扫帚、铁锹、兵刃等工具清扫沿途积雪;第四部分为老弱伤残者,几无战斗力可言,需要他人保护。前三部分交替间隔排布,使阵型达到均匀平衡,再将第四部分保护在阵型中间。

排布过程中,他只挑拣了前三部分的人,对剩余众人未作任何表态,连提都没提到,因为有的是人会提出来。这些人认为,突围成功的希望本就不大,强行带着这些拖油瓶,机会就更小了,与其一起死,不如把这个机会让给更有希望生还的人。为了加强说服力和气概,还用上了一句名言——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结果自然是遭到了以宅心仁厚的无佛为代表的得道高僧们义正言辞的坚决反对。

客观形势危急,人人情绪激动焦躁,双方陷入激烈的争论。无佛一方态度强硬,话赶话急上加急,收起一贯从容平和的高僧之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表示若不带上老弱伤残者同行,可自行离去。他们为了心中所坚守的,可以豁出去一切,包括性命,而另一方则明显没这么足的底气和胸襟,立时哑口无言。

能够存活到现在的人,不排除运气,但更多的还是实力和心志,那些实力不济、心志不坚者,绝大部分早被淘汰了,剩下的人除了老弱伤残,或许不乏自私自利者,但无一不是兼具强大的实力和心志,很难让他们心态崩溃,所以会有激烈争吵,却不会有哭天抢地。

宣称壮士断腕的人们从受困观音殿之初就亲眼见识过那些自私自利、罔顾他人者的悲惨下场,血的教训让这些人明白了一个道理,眼下处境凶险万分,绝非仅凭一己之力便可脱困,离心离德,各自为战,必死无疑,只有戮力同心,才有一线生机。但他们还是不愿放弃,还想争取,最佳的争取对象自然是提出并落实对策的陈寅。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