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之争锋乱世 > 第498章 长孙无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褚遂良与刘洎曾两度进谏,要求放太子回东宫,进谏的理由也是不可过于溺爱太子。后来唐太宗出巡灵州的时候,想带李治一起去而不是将他留下来监国,结果被张行成批评道:“与其出陪私爱,曷若俯从公道?”

唐太宗对李治可以说是自幼万般呵护宠爱,而李恪最迟贞观7年就去封地之国了,根据当时皇子们的封地等各种待遇来分析,李恪可以说是唐太宗所有庶子中待遇最差的一个——不过是在打猎时踩坏了庄稼,就招来了罢免都督一职外加削户300的严厉处罚,还因为和乳母的儿子赌了博,又再次被罢职和削户300,一共削去了600户。(当时亲王实封只有800户),甚至被唐太宗比作汉武帝之子燕王旦。这与被唐太宗亲自抚养百般溺爱着长大的李治相比,完全就是天壤之别。

永徽四年李治即位后,为了震慑宗室中那群辈分高而又蠢蠢欲动的皇叔皇兄,特地挑了两个大头出来杀鸡儆猴:一个是唐高祖李渊的庶长子李元景,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庶长子李恪。

李元景死有余辜,因为高阳公主等人试图谋反就是为了拥立他登基;而李恪可以算得上是被无辜牵连的,因为李恪既不是被拥立的对象,也没有参与谋反。只不过因为李恪身为唐太宗的庶长子,这样的辈分在宗室中仅次于皇叔李元景,这才被牵连进谋反案中。

虽然有人因此认为想要除掉李元景、李恪的是长孙无忌,而不是李治,但事实上通观整件事的始末,就可以知道李治才是真正的主使者。《册府元龟》上就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李治曾召见房遗爱,并问他:“你身为皇亲国戚,为什么要谋反?”房遗爱则回答道:“我的行为罪该万死,但请陛下看在我告发了吴王李恪的份上饶恕我一命。”李治闻言便直接回了一句:“你现在才告发李恪,不是太晚了吗?”

甚至就在李恪等人被赐死后没过几天,李治就在观德殿里将这帮谋逆之人的财物分成五垛陈列出来,令诸位亲王大臣们举行射礼,然后又将新空出来的司徒、司空的头衔分别封给了徐王李元礼(李元景、李恪死后宗室中辈分最高者)与功臣李绩,以此给宗室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