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永世帝唐 > 第二百八十七章 登门拜访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颜万石接过去之后,殷清风转身又接过另一个木盘递向颜师古,“这是孩儿编撰的启蒙书籍:《三字经》”

然后殷清风依次递上《幼学琼林》《成语典故》。

看到五个人都埋头看书,殷清风咳嗦了一声,“孩儿还有礼物送上!”

殷清风不得不大声打断他们,要是他们把书看完了,再找他讨论这些书,那别说今天了,五天之内能走出颜府都算烧高香了。

但是,殷清风的努力没啥用,那五个人头部抬眼不睁盯着手里的书,全然不为外物所扰。

殷清风和颜显甫对视了一下,又各自苦着脸笑了笑。

“二郎,到我那院子坐一下。伯父他们每见到新书,都是这般的。书没看完之前,打扰不得。”

颜显甫还没成亲,现在和几个弟弟挤在一个院子里。

等颜显甫带着弟弟们陪殷清风吃完晚饭了,还没有人来传唤殷清风。颜显甫只好请殷清风去书房先去坐着,他则出去打探一下。

殷清风和颜敬仲随口胡诌了半天,颜显甫才回来。

看到颜显甫的表情就知道那些书『迷』还腾不出时间来搭理他,不过这样也好。等他们琢磨明白了,和他讨论的内容就少了。

颜显甫有些尴尬的说道:“二郎...伯父、家父他们...”

“伯父是在用心指正小弟胡『乱』写的那些书,小弟哪里会有怨言呢。只是今晚恐怕不能聆听他们的教诲了,小弟改日再来拜访。”

“这...那就怠慢二郎了。”

“表兄帮小弟向各位长辈转述一下小弟的遗憾,另外还请伯父不要将这些内容传出去。”

颜府的面积只有郧国公府的一半大,人口却是郧国公府的十几倍,颜氏财力窘迫的现状可见一斑。但是殷清风可没有真的拉两车铜钱来,而是送上了两车纸、二十套文房四宝、两套瓷器文玩。

等到日后大家坐下来商谈的时候,殷清风打算将墨香坊和瓷器的股份献上一成。从今天短暂的交谈来看,颜氏应该不是迂腐之人,对于殷清风的好意大约是不会拒绝的。

殷氏一族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以书法闻名唐前期,二是和颜氏家族世代联姻。

在颜真卿之前,殷氏家族在唐前期的书法地位高于颜氏家族。

殷闻礼善书画,工篆,尤以隶书题赠为精湛;殷闻礼子殷令名,是初唐着名书法家,代表作有《裴镜民碑》;殷闻礼孙殷仲容,初唐书法家、画家。善篆、隶,尤精于榜仔题额。

所以,颜真卿作为殷氏家族的外甥,他的书法大部分吸收了殷氏家族的书法特点才能名震千古的。

通过刚才的聊天,殷清风才算彻底弄清楚殷颜两家的联姻状况。

颜、殷缔婚最晚始于梁代,其后殷英童仕北周,颜之推归北齐,殷不害兄弟仕陈。南北隔绝并未中断两族之世好。至隋、唐一统,当然更有接续之必要。

殷英童的妹妹嫁颜之推、女儿嫁颜之推的儿子颜师鲁、殷闻礼的两个女儿嫁颜相时和颜勤礼兄弟俩。此为三代四联姻。

除此这些,未来还有颜师古的女儿颜颀嫁殷令名的子子殷仲容、颜昭甫之女颜真定嫁殷令德孙殷履直为妻,而其女复嫁颜真卿长兄颜阙疑为妻。真卿五兄颜幼舆则娶殷践猷女为妻...

殷令名长女嫁颜显甫、殷令言的孙女嫁颜真卿的父亲颜惟贞。

二百多年间六代人之十次联姻。

从历史渊源来说,这两族都属于北方世家而入南侨居者,其家族传统兼有南北文化延续之优长。

《氏族论》说到汉魏旧族之文化趋向时,有“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颜、殷两族秉承山东旧族之传统,沾溉江左士风之浸染,门第、家风、姻娅均有可称者,且留下许多相互携持扶助的佳话。

殷清风安心的睡去了,但长孙无忌可没这么轻松。他刚刚将最后一波客人送出门外,正满身疲倦的往回走。

如果今天来的这些人不是为了观看殷清风留下的字和送上的瓷器,那长孙无忌的心欢喜得都会炸裂了。但正因为不是,所以每当有客人来的时候,他都在心里记上殷清风一笔。

一想到明天、后天...还会有人来,长孙无忌是一点儿多余的想法都没有了,只想着赶紧躺下睡觉。

有些人睡了,还有很多人睡意全无呢。比如才听到殷清风打人的消息的那些人、比如回味瘦金体的那些人...

正如殷清风预料的那样,他打人的事儿,现在长安城里基本是都知道了。

少年人打架很正常,但要是在主人重要的酒宴上打架,还把主人的嫡长子给揍了,那对于主人来说绝对是奇耻大辱。不过大家在知道双方多少还挂着亲戚关系后,以为没热闹看了的时候,又传出了挨打的跪在打人的家门前请罪的消息后,八卦之火再次燃遍长安城。

作为一个帝都人,谁敢说他不知道长孙县公的?有谁不知道郧国公府庶子的?可问题是,凭啥挨打的长孙县公的嫡长子去磕头赔罪啊?太不可思议了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