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永世帝唐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内官外官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么算下来,四个多亿的钱财,他得了一千万、殷元得了三千六百万,倒也还可以。

酒水嘛...既然李『药』师都想着参与进去...钱财上的得利应该不会比仙居坊的少...这小子一下子吐出两成半而只留下半成...嗯...心思够缜密的了...

安抚外戚和宗室嘛...这小子的意思是...咦?岂不是外戚、宗室、文、武都被这永业集团拉拢了?

.....不过,他说的也对,他代表的是某的意志...

好吧,暂且先不计较他。

想到这,李世民问道:“那...这两成半你打算怎么处理?”

殷清风的心一直还吊在半空中,他谨慎的说道:“这要看叔叔的想法了。”

见殷清风没有直接给出答案,李世民不知道殷清风是真没主意,还是在藏拙。他轻声自语道:“想法嘛...宗亲与外戚...”

他思索了一会儿,问道:“你曾说过允许后宫、宦官干政,也谏议过外戚要限权,那么,你说说你怎么看待宗亲的。”

殷清风知道今天避免不了要谈到这个话题的,他把早就想好的话慢慢的道来。

“汉有七国之『乱』、晋有八王之『乱』。『乱』之根源在分封。

现在大唐的宗亲皆为远亲,又只有食邑而无封地,且圣人与叔叔德威天下,他们尚不敢生出不臣之心。

但,叔叔的其他子嗣、皇太孙的其他子嗣如何?

叔叔在位时可镇压一切,可难保以后的大唐帝王都是贤明的。

小侄得仙人点化后,总结出对待宗亲和外戚的办法...”

“仙人如何点化的?”李世民一下子来兴趣了。

“等等...”他又想到了什么,“你说,仙人点化了你,你又自己总结的?”

见李世民的注意力被分散了,殷清风说道:“仙人对秦汉之后的官署名称和职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小侄只好自己来慢慢求证。”

李世民点了下头,这个解释也说得过去。

“宗亲和外戚既可用又不可重用。

不用,则冷落了人心,不重用则保证朝纲不『乱』。

为了达成这个两个目的,只要将官署一分为二,一为内官一为外官。”

李世民的兴趣更浓了。他迫切的想要知道殷清风到底总结出来什么惊骇的谏议来。

“太常寺、太仆寺、宗正寺、司农寺这些为皇室效力的官署可为内官,而三省六部等治理天下的官署则为外官。外戚和宗室始终在内官署里任职和升迁而不得在外官署里任职。

内官显贵且清要,既安置了外戚和宗室又避免他们参与朝政。”

殷清风说的那几个‘寺’,属于唐朝的九卿官署。

中国有句‘三公九卿’的古语,指的是古代最尊显的十二个官职的合称。

秦朝的九卿有:奉常,掌管宗庙礼仪,属九卿之首;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廷尉,掌管司法审判;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

汉景帝时,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及汉武帝时,“太农令”改为大司农;“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到了唐朝最终定为: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司农、太府等九寺。但此时的九‘寺’里除了大理寺和鸿胪寺外其他七‘寺’已无行政之权。

如:唐朝的太常寺中与皇室事务直接有关的机构有:诸陵署、诸太子陵署、诸太子庙署、太乐署等。

从名称来看之就知道这些机构是干嘛用的。

太仆寺掌管国家厩牧、车舆之事,下辖乘黄、典厩、典牧、车府四署。凡有大的典礼举行,乘黄署根据典礼的『性』质、等级提供相应的车辂。

唐朝规定王公以下的车辂分为四等,一曰象辂,二曰革辂,三曰木辂,四曰轺车。车府署管理的这些车辂用于参加各种典礼时的乘用。唐朝规定亲王给象辂,三品以上官给革辂,五品以上官给木辂,京县令给轺车。

在九寺中以宗正寺与皇室的关系最为密切,这一机构的设置完全是为皇室服务的。

宗正寺的职能是管理皇室宗亲事务,所谓“掌皇九族六亲之属籍,以别昭穆之序,纪亲疏之列。”

《唐六典》卷中《宗正寺》规定:凡李姓皇室,不论地位高低,与当今皇帝血缘亲疏如何,都在其管理的权限之内。李姓皇室凡生育子女,都要及时申报宗正寺,以便其编入谱牒之中;凡皇室宗亲应封爵者,子孙应袭封者,都要由宗正寺编制成册,及时报送吏部司封司予以封授;凡举行大祭祀、册命、朝会之礼,皇室宗亲应陪位并参与者,也要由其造册分别亲疏,报送相关部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