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彦博不为所动,“那你怎么来长安了?何时来的?”
吕才擦了擦眼泪,站了起来,“小子苦寻多日无果,便想着来长安参加科举,若是侥幸得中,天下一定会宣扬小子的名声的。小子只期盼青儿能听到消息后,与小子相认...”
温彦博向李世民说道:“臣以确认,此吕才便是臣义女的未婚夫。”
“义女?”“温侍郎有福了!”“换做是某,某也会认下这么一个有情有义的小娘子做义女!”“才子佳人喜相逢,当浮一大白~~~”“温侍郎,你可要请吃酒啊~~~”
“哈哈哈~~~好~好!”李世民很是高兴的样子,“前有淮阳侯向某推荐,后有温侍郎认婿,双喜临门、好事成双啊~~~”
“对、对双喜临门、好事成双!”“可喜可贺!”“再浮一大白!”“何时成亲啊?”“明天,就明天!”“别让某家等久了!”
殷清风笑眯眯的看着一切。今天真是个好日子~~~
李承乾也兴奋得手舞足蹈的---他和吕才认识很久了。
李世民挥了下手,豪气的说道:“有淮阳侯的推荐,某认命吕才为大唐帝国皇家军事学院的博士,教授测绘学并制作大唐全境的沙盘。”
不得吕才反应过来,他又说道:“某命令吕博士,十日后...完婚~~~”
“哈哈哈...”“太子英明!”“太子威武!”“都去吃酒!”
一个凄婉的故事,竟然是这么一个结局---谁都愿意的一个结局,所有人都有些兴奋。
裴世矩一边捋着胡子,一边感慨道:“老夫老矣~~~~真羡慕他们这些年轻人啊~~”
高士廉应和道:“是啊~~这人越老越喜欢看年轻人的喜怒哀乐~~~”
唐俭笑呵呵的说道:“唐某向来羡慕禹国公的精神矍铄,禹国公可不能轻言老矣啊~~”
这时,殷清风喊道:“小子以吕兄友人的身份,赠住宅一套!”
他的话像是热油锅里扔下一把火一样,立刻引起关联反应。
“某赠绢百匹~~~”“吝啬的家伙,绢百匹才几文钱?某赠金两万贯!”“某赠奴婢二十人~~~”“还有某~~~”
殷清风低头问道:“都记下了吗?”
李承乾拼命的点头。
他的一句话,吕才立刻就由穷小子变成了长安城里的小富豪了。
李靖等众人安静下来后,带着众人来到西面的房间外。他指着门上的字说道:“这一间是打算存放大唐境内以及高句丽、突厥、吐谷浑、西域诸国的资料。”
推开门后,数十个书架上只有靠近门边的一个书架上摆了大半个书架的书卷,其他都是空空如也。
李靖道:“这些是臣与其他几个博士凑起来,其中就有裴博士的《西域图记》三卷。
臣以为,殿下既然成立皇家军事学院,修文馆中关于战事的书籍应当由学院来保管和使用,而那些记载州郡疆域区划、山川河流等地理书籍也应当抄录一份在学院里保存。
另外,修文馆里负责整理这些书籍的校书郎不知可否转到学院来任职。”
唐从隋朝那里继承了二十馀万卷各种图书,于武德四年在门下省设置修文馆来管理。
修文馆在李世民上台不久后改名为弘文馆,置学士,掌校正图籍,教授生徒;遇朝有制度沿革﹑礼仪轻重时,得与参议。置校书郎,掌校理典籍,刊正错谬。设馆主一人,总领馆务。学生数十名,皆选皇族贵戚及高级京官子弟,师事学士受经史书法。
若是有人简单的认为修文馆或弘文馆就是一个简单藏书机构和皇家教育机构就错了。
书籍在古代本身就是神圣的象征,唐代图书更是由于种种原因而被赋予的政治功能。
一、作为政治教化的载体。
在传播技术手段相对贫乏的封建社会,图书发挥了类似现代报纸的作用。唐朝皇帝和着名大臣或文人,通过图书来传达自己的主张。
图书通过科举考试来发挥政治教化作用。凡是应试的考生必须学习唐朝制定的书籍。而这些书籍由唐朝皇室指定人员来编制、校对。如郎颜师古考定五经撰成《五经定本》和孔颖达撰定《五经正义》等。
二、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有些图书则被作为颁布政令的主要依据,如《十道图》。
唐代共有三种《十道图》,即《长安四年十道图》十三卷、《开元三年十道图》十卷、李吉甫的《十道图》十卷。
《十道图》里记载着全国的州郡疆域区划、山川河流等内容。更重要的还有为实施各项政令提供依据的政治需要,大凡考定傣料、土贡、户口、赋役时都需要以它为依据。
李吉甫就曾以宰相之尊,亲自主持编撰了十卷《十道图》。贾耽“尤悉地理”,先后撰写了《别录》六篇,《河西戎之录》四篇,《海内华夷》、《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贞元十道录》等图书,这也是在为中央的行政管理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