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永世帝唐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思鲁认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不管殷清风的读书三层境界说得有多好,他最关心的还是殷清风将如何看待儒学,毕竟,他的先祖可是孔子的门徒。

如何看待孔圣之学?命题有些大...若是后世的愤青来回答,一定把孔老二骂的体无完肤。

孔子还活着的时候,世间还没有“儒家”或“儒学”这个说法。

《说文解字》注:“儒,柔也,以叠韵为训。”“儒”就是“柔”的意思,这两个字是可以互为解释的。《说文解字》还说:“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并进一步阐述说:“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

孔子及其《论语》思想体系的核心,就在于一个“仁”字。

“仁”,一是要“仁者爱人”,二是要“克己复礼为仁”。

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讲人们时常要自我克制,要注意按照周礼的规范行事,要处处用“为仁”的方法去实现“礼”,从而达到和实现其社会和谐、人类和平,等等。

孔子及其《论语》的哲学思想,是何等的“温柔”和“美好”。正是这种“柔”“美”的思想体系,迎合了那些封建统治者们所谓“仁政”的治国方略。于是,他们便把孔子及其《论语》的思想称之为“儒家学说”,自然,孔子也就成了“儒”家的开山祖师。

所以,孔子之学和儒学还是有区分的。毕竟,他只留下了一本不是他亲手撰写的《论语》,而儒学的思想典籍却包括四书五经。

《大学》相传为曾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着作。

《中庸》相传为孔子的嫡孙子思所作。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着。

《诗经》的作者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被称为《古文尚书》。《今文尚书》则是由孔门弟子轌子贱后裔伏生传下来的。

《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

《周易》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由孔子修订而成。

这九部典籍,除了《大学》和《孟子》外,剩余七部都与孔子有关,或许这就是建国后某些人批判儒学而把帽子都扣在孔子头上的根源吧。

说儒学害人,不要找孔子,而要去找朱程理学。是朱程理学毁了儒学、毁了孔孟之道。然后再去找朱元璋算账,是他把开科取士的儒学内容定为八股文的格式的。

若是孔孟在九泉之下知道后世还有朱程理学和八股文,他们会认同吗?恐怕他们一定会撸起袖子上去抽巴掌了。

颜思鲁问的是孔子之学,那就单指《论语》里面的内容。

殷清风回道:“孔圣广收门徒,便是在追求教化天下。后世的门徒一面教化天下,一面又将这圣人之道弄的晦涩难懂,不但读书人读不明白,寻常百姓就更是难以理解。

百姓大多是不识字的。只有将孔圣之学用最通俗最简单的言语说出来,百姓才能听懂、才能遵从。这也是外孙与相时舅父说过的大道至简。

孔圣之道是世间通理大道,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领悟通透的,但也不必穷究每一个字每一段话,只要牢记孔圣的本心就好。

孔圣的本心的什么?

是孝敬父母,是兄友弟恭,是崇尚礼仪,是仁者爱人...

恪守这些道理,就不会做一个损人不利己或者损人利己的人;恪守这些道理,君王就会仁爱天下,官吏就会爱民如子,百姓就会敬官吏为父母...

说到孔圣之学,外孙另有一礼要献于姑翁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