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永世帝唐 > 第四百二十一章 拦路王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若像殷清风说的那样,这天下的奴婢真有一千万之多,可以从中征募多少的兵卒?这些人又能开垦多少的良田、纺织多少的绢帛?又有多少人可以去修渠修路...

“是淮阳侯指使你们来的?”

虽然李世民知道不可能,但他还是问了一句。

别的奴婢恨不得能早日解脱贱籍,这些人却跑来拦住王驾只为了要“世世代代做奴婢”?这些人真的就甘心?

周老汉几人慌忙跪下连连磕头,“不是阿郎指使的,是老儿不愿被放良啊!老儿这些人宁可世代为奴,也不愿做良民。”

这要是不解释清楚,他们可就为主人招惹灾祸了。

李世民反而笑了,“你们知不知道当初你们的阿郎说:这天下的百姓都是皇朝的?难道你们宁愿做淮阳侯的奴婢,也不愿做皇朝的、做本太子的子民吗?”

他很清楚梧桐新村这些人,在成为殷清风的佃户后殷清风是如何对待他们的,但他没想到这些人真的宁可放弃自建一个家族的机会,也要继续做殷清风的奴婢。

“这...这...”空气虽冷,但六个老者止不住的出汗。他们都是目不识丁粗鄙之人,不知该如何解释。

“淮阳侯让你们的儿孙都读了书,哪怕他们没能出仕为官,做一个小吏应该还可以的。对于寒门百姓来说,这已经是一个不错的前程了,你们真的原意放弃?

就算他们没能出仕为官,也没能成为小吏,但他们毕竟是识了字的人,去了哪里都会受人尊敬的,这不比做人奴婢强多了吗?”

他想试试这些人,“如果你们愿意,本太子就给你们一个保证:只要愿意做小吏的,本太子就成全他;若是想继续求学,将来参加科举考试的,本太子就指派名师指点他们。你们看如何?”

“不!”周老汉反而挺直了腰板,“再荣华富贵也比不得阿郎赐下的一箪食一豆羹!”

李世民想起观音婢教他的《孟子》里面的几句话:“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难道本太子的承诺还比不过殷清风的一箪食一豆羹?

李世民一挥衣袖,“本太子自会与你们阿郎说的。”说完,他转身走向马车。

周老汉几人相互看了看。刚才太子的脸色可是不太好,该不会是他们说错话,让太子迁怒与阿郎了吧?

他们还想解释,但李世民的侍卫们开始驱逐他们了。

六个老者惶惶不安的起身站到路旁,等车队过去后,他们顿足道:“坏了坏了,太子好像发怒了。”“这杜管事的法子也不灵啊~~~”“要不要派人回去给阿郎报信啊~~~”

他们赶紧去找人群中的杜管事,这主意是他出的,现在这样好像超出了他们的预料,还得去找杜管事商议一下才好。

长孙氏虽然坐在马车了,但李世民和村民的对话她可是听清了。见李世民面色不愉的上了车,她说道:“二郎可还记得殷二郎说的“才德说”?”

李世民“哼”了一声。

长孙氏知道李世民因为什么羞恼,“他才德兼备,二郎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啊。于私,他是二郎的郎子;于公,他是大唐的淮阳侯。有这样的人辅佐二郎,总好过私心过重的人吧。”

李世民倒没觉得殷清风做错什么,就是咽不下这口气,“观音婢你也听见了,他们宁愿不做皇朝之民,也要做他的奴婢。难道某这堂堂的大唐太子好比不他一个小小的少年郎?还说什么一箪食一豆羹的!真是恼人!”

长孙氏见李世民孩子气上来了,她微笑着说道:“殷二郎给他们的恩惠,是他们切身能感受到的。而二郎远在朝堂之上,他们如何感受到二郎你的爱民之心?”

长孙氏拉着李世民的手,“刚才那老丈不是说了,殷二郎当众说是你这个太子殿下心怀天下万民,欲解救所有的奴婢嘛。难道他这不是在宣扬你的恩德?

农耕令是二郎奏请颁布的,皇泽院是皇室的名义建造的,水泥路和桥梁、解救天下奴婢等等,这些不都是二郎你的政绩伟业?

现在时日还短,等过上几年,这些事情都传遍天下了,还有谁不说二郎是贵民之君?”

李世民哈哈笑起来,“民贵君轻被观音婢说成贵民之君,嗯,倒也贴切。哈哈哈...”

长孙氏松了口气。

这一次算是帮殷清风过了去,希望一会儿见了面,他们可别在出了什么岔子。

她又好奇的问道:“那殷二郎对那些人到底做了什么,让他们竟然说出世世代代为奴的话来。”

李世民现在心情很不错,笑呵呵的说道:“这么说吧,家财千贯的人家,在吃食上不一定赶得上这些佃奴们。”

长孙氏听了一惊,“家财千贯的也比不过?他们吃的都是什么?”

寄住在舅父家中时,阿娘可没少为平常家用操心。千贯家财是多少,她比二郎更清楚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