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幻言 > 重生女帝狠妖娆 >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难雪夺妻之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 难雪夺妻之恨

元明:“……”

他灵机一动,说:“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今日来大朝会最尊贵的官员,莫过于三公,太尉在家中养病,御史大夫闭门不出,丞相是三公之中仅在的一个。

丞相:“……王谢两家儿郎十分出彩,初试未见分晓,不如出一个新的议题,再决如何?”

众人:“……”

这稀泥和的。

不愧是你。

元明听明白了,现在是在王志和谢旭之间决不出那个是第一。

“可,王家大郎和谢家七郎初试并列第一,不知丞相大人可有新的议题?”

众人点头称是。

丞相:“……朝廷奖励女子再嫁,也是为了强大国力,教化于民。民之教化,实非易事。不如各位在一柱香内,以“一人二人,有心无心。”为题做一篇文,如何?”

“好,”云大儒抚掌,说:“丞相大人说的甚是,女子再嫁是为了增加人口,百姓增多则需弘扬忠孝之道,当使之知晓君父,知晓孝悌。诸位在朝中做官,一是为君尽忠,二是为了家族声望,三却是为了教化所辖百姓。丞相大人这题出得甚好。”

众人均附议。

毕竟读书人经常在一起兴诗做赋,丞相的法子到也雅致。

淮阳王点头,道:“那便依丞相所言。”

殿中如今尚存的才俊,已不足五十余人。

淮阳王心想,就是全用了也还有空缺,多试一试,也能瞧出这些人的才智来。

谢旭和王志对视一眼,互相拱手施礼后,便跪坐在小几前沉思。

王志和谢大爷都有些紧张。

王谢两家的儿郎来了不少,但留下来得却不多。

而王志与谢旭的排名,此刻已与家族的荣耀有关。

谢大爷瞧着即将燃尽的香,暗自庆幸将七郎带了来,不然这一场加试只怕都没有。

大金使臣在一旁听了半天,才搞明白大兴的文人在争执些什么。在大金,兄死弟及乃是常事,只有大兴讲这些看的很重。

一炷香燃尽,小黄门将众人案上的文稿收拢,交与丞相、云大儒等人传看品较。

待众人看完,丞相抚掌笑道:“诸位才俊均有高见,令我大开眼界,但王大郎与谢七郎之论,臣依然分不出高下来,两位的文章各有千秋,实乃国家之幸也。”

淮阳王看向了云大儒,云大儒也捋着胡须道:“实在是好,不相仲伯。”

王丰与谢大爷均松了一口气,笑着道:“自古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只要言之有物,能为朝廷所用便好。”

淮阳王便叫丞相府长史将两人的文稿读了一遍。

若说文采,王志更胜一筹,若说实策,谢旭要胜出一些。

两人都论述了如何宽猛并济,教化百姓,使百姓从内心中接受朝廷教,从而知廉耻,知荣辱,一心为君,一心向善。

大金使臣大惊,对大宛使臣说:“中原人果然狡猾,他们读了那么多的书,对于愚弄百姓很有一套,你我两国只擅长在马背上征战,对于如何管理民众知之甚少。若不是淮阳王这次心血来潮改了大朝会的议程,我等竟不知大兴的实力如此强大。”

昔日,大金强盛时,曾欺压大宛多年,大宛的小王子就是战败被掳掠到大金去的。大宛使臣冷笑道:“不然大金的兵比大兴强健,马比大兴的强壮,是如何败给大兴的?输在智谋上罢了。”

大金使臣的手,在袖中紧握成拳,青筋鼓起。

他回去将要给大金皇帝禀报此事。

大兴的这位淮阳王并非如传言中不堪,他不仅貌美,风采过人,而且胸有大志,力排众议,鼓励女子再嫁,增加人口,而且身边的朝臣之中才俊众多,雪耻之战要慎之又慎,可不能轻易被心怀叵测的诸侯王们利用了。

王丰则心中感慨,谢旭言之有物文采斐然,若不是淮阳王异军突起,谢家全力支撑谢旭,未来皇位说不定还就会落在成太妃一系。

谢大爷难掩得色,家中有此良驹,他深以为荣。

淮阳王道:“两位所言,字字珠玑,确实难分高下,不如仍旧取并列第一。”

丞相立即道:“王爷所言极是,两位都是难得一见的千里马,真乃我大兴之幸。”

“甚是,甚是。”云大儒也如此说。

淮阳王道:“其他人的名次可有异议?”

“无。”

“既然如此,那便张榜告知天下。”

被选出的才俊们人人面露喜色,张榜告知,则天下闻名,朝中正缺人,他们都可入朝为官了。

丞相已在其中看好了几个王家的旁族子弟,可填充到御史台去,另有崔家和秦家的几人可做丞相府的属官。其他几人也有九卿瞧中,只待正旦过后,再递交奏折。

排名在后的自然都是骑郎、散郎等职。

大朝会结束后,诸位大臣们都匆匆往家赶,好主持家中祭祀。那些参加了辩经会的才俊们还个个不舍离去,聚在一起。

谢家的马车来了,谢大爷从车窗中探出头来,笑道:“七郎,该回了,让你爹也高兴高兴去。”

王志和谢旭相揖作别。

王丰想避开谢大爷,马车稍后才来,王志与众人依依道别后,方步入车中。

众人悄声议论:“王大公子更平和近人些。”

车内。

王丰道:“谢七郎才华过人。听其言,辨其心声。可知他心中韬略胜过你,你日后与之相处,要小心谨慎些。”

王志点头。

谢旭当初杀武安郡主时杀伐果决,不留后患,非他能及。

人群慢慢散去,大金使臣从暗处转了出来,他躲在这里听这些书生们说话,虽听不太懂,却内心震撼无比。

昔年,敬国长公主嫁入大金时,陪嫁了许多经史文集,和通晓文墨的太监、匠人,还带了许多农具和种子……他们改变了大金的生活,但随着长公主的离去,这些改变又慢慢地消逝了。

就连大金皇帝也时时感叹,再没有运气娶大兴的公主为妻。

大金使臣来的路上,还瞧见了许多施粥和施药的处所,据说都是这位淮阳王推行的。

这位淮阳王俊美如神祗、仁慈、善于选拔人才和蛊惑人心……

若是他登基,大兴只怕还要继续兴盛下去,大金皇帝此生难雪夺妻之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