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矿业大王 > 第85章 曹操的两难抉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百万斤钢铁和新的农业技术,这个条件确实是相当诱人。如果接受下来,很快兖州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如果不接受,等于发展滞后于淮南和徐州,恐怕两年后只能成为待宰的羔羊。因此,曹操也有些犹豫不决了。

荀彧道:“要不先派人到庐江和丹阳郡查看个究竟,然后再决。”

“不可,兵贵神速。如今大军集结,引而不发,错失良机,兵之大忌。”戏志才拱手请道,“使君,出兵吧,若此时退兵,士气泄尽,下次再要兴兵讨伐,只怕更加不利。”

袁耀在彭城连续三天拜访徐州名士,把新纸、图书赠送他们,包括张昭的老师白侯子安。

徐州还有一些来自青州、兖州、豫州等地寓居避乱的名士,其中最着名的莫过于汉末大儒郑玄。只是郑玄住在东海郡郯城那边,距离较远,袁耀暂时没法前去拜访。

袁耀拜访这些名士,当然是为了“沽名钓誉”。这些人在天下名士心中拥有极高声望,得到这些人的赞赏,等于得到一块“驰名商标”的金字招牌。

张昭的老师白侯子安原本是隐士,专心做学问,不喜与官府来往。自从见到袁耀的新纸和图书,便经常接受陶谦的宴请,主要是想有更多机会跟袁耀探讨数学。他治学主要治《左传》,但是很显然,袁耀对左传一无所知。

在一次宴会上,陶谦曾听麋竺介绍寿春情况,听说寿春军营使用煤炭生火,不但比烧柴更实惠,而且可以最大限度预防火灾。陶谦同样经常为火灾所困扰,既然袁耀会探矿,陶谦便询问袁耀徐州有没有可能出产煤炭。

“有肯定有,”袁耀道,“煤炭分布极广,徐州这么大,肯定有煤矿。”

徐州百官刚高兴地交头接耳议论起来,袁耀又道:“只是,煤炭大多埋藏较深,极难开采。即使勉强开采,成本比伐木还大,也不划算。”

众官听后一下子泄气了。

不料袁耀又道:“不过,也有某些地方煤炭埋藏很浅,甚至露出地表,只要找到,可以露天开采或者浅井开采。”

众人又一下子高兴起来。

麋竺叹道:“可惜啊,可惜啊,明知地下埋有宝藏,可惜我徐州竟无一人懂得探矿。”

大家一听这话,又泄气了。虽然袁耀懂得探矿,但是他是客人,又身份如此高贵,谁好意思请他去帮忙探矿,花钱请他那更加滑稽可笑。

“哈哈,”袁耀对麋竺笑道,“麋别驾有话直说,何必要用激将之法。”

麋竺拱手拜道:“竺岂敢激将公子。公子何等身份,竺怎敢请公子到处爬山涉水。就算公子愿意,只怕下次竺再到寿春,左将军也会拿竺问罪。”

“身怀绝技,不用于世,怀之何用?”袁耀对陶谦施礼说道,“耀这两日常登楼远望,彭城四面围山,乃龙盘虎踞之地,必有宝藏所埋,耀愿一试,明日出城找矿,请使君应许。”

陶谦道:“公子刚到彭城,暂且休息数日,待击退曹操大军再议。”

“不必了,这几日横竖无事,就当出去游山玩水,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挖掘的矿产。”

“好吧,”陶谦道,“既然公子不辞劳苦,我命次子应与公子同行。”

席上一名年轻公子坐起来拱手道:“陶应领命。”此人正是陶谦次子陶应。

刘备想要亲眼目睹袁耀的探矿本领,对陶谦说道:“陶使君,备愿率千骑护卫两位公子,顺便让胡骑熟练使用袁公子的马镫。”

陶谦高兴道:“如此甚好,玄德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