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崇祯十五年 > 第572章 捋虎须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又是京惠商行,通过运河将南方的粮米转运到山东济宁,再通过宋朝的旧运河,将粮米送到开封来,算上今日,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而高名衡也已经知道,京惠商行背景不简单,其后怕是有太子的影子,不然京惠商行不会运粮食给河南巡抚衙门,但却不要现银,只要他高名衡写收据、打欠条即可,何时还账,怎么还,京惠商行却一个字也不问---兵荒马乱的时代,收据欠条最不值钱,何况还是官府的,说翻脸就会翻脸。单纯逐利的商人,绝对不会这样做。

当然了,京惠商行运来的粮食并不便宜,一石五两五钱。比一石三两三钱的平价多出了二两。

但能赊账,且大量供应,朝廷没有理由不用。不要说五两,就是十两,只要能赊账,缓解当前的燃眉之急,给流民发出赈济粮,高名衡也会毫不犹豫的写下欠条--官府向商人借钱、写欠条,在明末时候已经不稀罕了,孙传庭在陕西就是这么搞的。但孙传庭是强迫,不借也得借,京惠商行却是自己送上门,所以高名衡对京惠商行非常好奇,当听说这一次的粮食是由京惠商行的老板赵敬之亲自押送时,他决定亲自去见一见。

不想,等到赶到朱仙镇码头时,却没见到赵敬之。

只知道赵敬之接到了一封信,只看了几眼就晕过去了。现在赵老板已经坐船返回济宁了。

“到底出什么事了?”高名衡有点担心,莫不是粮米运输出现问题了?如果是,他恐怕也得晕过去。

“不是。”一名京惠商行的伙计哭着向他说:“抚台大人,我们少东家被害了。”

“少东家,怎么回事?”高名衡惊。

“我们少东家赵直,在京师坐镇总行。三天前,不知道什么原因,被京营提督,小襄城伯李国祯活活打死了!”那伙计泣不成声。

高名衡大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