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崇祯十五年 > 第1057章 周延儒罢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虽然反对声众多,但首辅周延儒力排众议,坚决支持科举改制,内阁遂做出决议,于隆武元年的恩科之中,添加农政和数学,以为副科,两科加起来,总分第一,即为状元。

“即刻明发天下!”

隆武帝迫不及待的通过。

……

圣旨下达,消息传出之后,内外哗然。

“周延儒,奸佞啊~~”

“圣人之学乃我辈根本,科举不可改!”

大批官员上疏反对,奏疏如雪片一般,隆武帝一概不理,官员们不服,继续上疏,妄想用雪片般的奏疏,淹没隆武帝,逼隆武帝就范。但隆武帝可不吃这一套,先是罢免、廷杖了反对最激烈的十几个官员,其中就有吏部右侍郎李建泰,然后又连下两道旨意,第一道圣旨说明增加农业和数学、学以致用的必要,向天下学子喊话;第二道圣旨则是明确表示,明年试行科举新制之事,朕意已决,断不能更改,再有人妄议者,一律贬斥,到辽东前线去为官!

这一来,立刻就肃静了不少。

文官们或许不怕廷杖,甚至以廷杖为荣,但如果被发配到辽东前线,面对凶恶的建虏,辛苦不说,很有可能会一去不复返。

这种风险和收益不成比例的事情,大部分人是不会做的。

不过也有愣头青。

国子监李森先、学正王皋,继续上疏反对。

而隆武帝毫不客气,立刻将两人贬至蓟州长城,为七品仓粮官。

离开京师,众人送行之时,李森先和王皋意志昂扬,表示为维护圣人之学,连命都不在乎,何况只是一个贬斥?众人都是佩服,但是等车马离了京师,到了蓟州前线之时,面对现场的简陋和辛苦,两人却都是傻了眼,这哪是贬斥,简直就是流放啊。

世上没有后悔药可吃,李森先和王皋欲哭无泪,只能咬牙坚持。

消息传回京师,很多人在同情二人的同时,也不免庆幸,幸亏没有跟着上疏,不然现在在蓟州长城风餐露宿,提心吊胆的,就是他们自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