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赵风烈 > 第92章 围困雁门城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车辚辚马萧萧,夜色如洗,邯郸通向北地雁门的官道之上,八万赵国大军全速前进,赵括手中拿着一根竹签,这是自己出发之前蔡泽塞到自己手中的。

竹签上面只写了两个字‘兵权’,赵括心中十分清楚蔡泽的意思,战国时期将军的手中是没有兵权的,这也是各国为了防止手握兵权的将军叛乱的原因。

只有战争爆发的时候,将军才会拿着王上的虎符领兵,战争结束军队交回各国的大营,而虎符交还给王上,将军就变成了光杆司令。

蔡泽所谓的兵权,并不是真正拥有多少军队,而是在军队之中建立自己的威信,需要的时候振臂一呼,就会有将士响应,这就足以。

这一点蔡泽自然清楚,赵括心中也十分明白,年前在对燕国用兵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开始在这样做,好在鲁仲连及时到了赵郝的府上,否则这件事现在一定被赵郝炒的沸沸扬扬。

大军出发已经是午夜十分,连续数个时辰全速前进,天亮时分八万大军已经走出去数十里。

“传将军令,大军不停全速前进,中午一同休息。”

按照行军规定,天亮是要进行短暂的休息,不过现在十万火急,雁门随时可能被匈奴大军包围攻击。

东方已经见亮,身旁李牧轻轻的触碰了一下赵括的胳膊,然后指了指公主姬云的马车,赵括看到姬云马车车窗上的卷帘打开,姬云一脸怪异的表情看着赵括。

“饿了?”

赵括骑马来到姬云的车边轻声问道。

“我想方便一下。”

公主姬云的声音小的和蚊子一样,连续说几遍赵括才听清楚,再看姬云的小脸蛋都已经红的想个熟透的小苹果。

赵括也一阵的尴尬,自己想的不周到,毕竟姬云是女孩,还是公主,哪里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行军军事遇到这样的事,直接出了队伍找个地方就解决了,然后快跑几步进入到大军队伍之中就可以,姬云不行啊!

“李牧牵一匹马过来给公主。”

赵括立刻向身边的李牧说道,好在李牧在身边,有很多事情处理起来十分的方便。

“诺!”

公主姬云从车上下来,翻身上马,动作还蛮利落,赵括立刻陪着公主姬云离开行军队伍向着一条小岔路走去,身后轰隆隆,数十名侍卫就要跟上来立刻被李牧拦住。

回来之后,姬云没有在进入到马车之中,而是骑在马上跟在赵括的身边,天色已经见亮,四周的景色逐渐清晰起来。

姬云很明显是第一次军旅行军,不住的东张西望,四处看着感觉什么都十分的新奇,赵括也不去管,身边都是自己的贴身侍卫,这些人都知道姬云的存在。

“报前将军,雁门急报,匈奴大军局雁门只有二百余里,雁门郡守请前将军速速支援。”

战报一个接着一个,全都是雁门郡守派出来催促支援的,赵括知道信封这是真着急了,原本这些军报都是要送到邯郸的,现在半路上遇到赵括大军,即刻上报赵括。

“李牧,你立刻带领骑兵全速驰援雁门,务必在匈奴大军抵达之前进入雁门城,协助信封郡守保住雁门城。”

赵括立刻向身边的李牧下令,从时间和距离上看,李牧率领骑兵可以在匈奴大军抵达之前进入雁门城,只要进入到雁门城,自己大军抵达之后,就可以里外夹击击溃匈奴大军。

“诺!”

八万大军之中有两万骑兵,这是整个邯郸大营所有的骑兵,和匈奴作战骑兵是必须的,赵括将两万骑兵全部带走。

李牧率领两万骑兵全速离开队伍向着雁门方向飞驰而去,剩下的六万步战也是全速赶路,没有丝毫的休息时间,现在时间就是胜利,越早赶到雁门对战争越有利。

一直到傍晚的时候,大军才停下行军,将士们这一路全速行军十分的疲惫,不过不能长时间休息,所有人立刻埋锅造饭,吃过战饭之后,继续行军。

姬云公主没有回到车内,继续跟在赵括的身边,这一点让赵括有点奇怪,没想到这位周王室的公主竟然能够经受这样的颠簸。

不过现在赵括不能当着自己手下将士的面和姬云公主聊天,毕竟这是行军打仗,只要这位公主不出格,就任由他去。

“报前将军,李牧将军两万骑兵已经进入雁门城,匈奴大军正在围城。”

午夜十分来自雁门的最后军报传递到赵括的手中,从此之后只剩下赵括派出去的斥候打探消息,雁门城已经被包围,城内的信息无法在传递出来。

七万大军守城,即便是匈奴真的有二十万大军也不可能攻打下来,更何况有李牧这位匈奴克星在,赵括心中还是很放心。

然而接下来斥候回报却让赵括感觉到,这一次大战绝对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匈奴大军只是围困雁门城,却没有展开进攻。

赵括大脑之中立刻开始飞速的思考起来,匈奴大军围而不攻,其中一定有什么猫腻,尽管匈奴作战一项没有什么谋划,就是横冲直撞,但现在的情况很明显不对劲。

其实此时的赵括并不用去真正的想匈奴有什么诡计,只要将历史上那些经典的战例代入一下,赵括就已经猜的七七八八。

如果一切正常,匈奴的这种作战方式在后世十分的有名,‘围点打援’匈奴大军围困雁门郡,围而不攻,那么他们一定有着其他的军事目标。

二十万大军匈奴人可没有那么的给养,他们不可能通过围困的方式进攻雁门,所以唯一的可能匈奴大军的目的是自己这支援军。

此时赵括大军距离雁门城还有五十里的距离,如果继续急行军,天黑之前就能抵达雁门城。

“传将令,大军前行二十里,安营扎寨,设鹿杖,挖沟壑,命斥候扩大侦测范围,寻找匈奴踪迹。”

赵括没有命令大军继续向雁门城靠近,而是下达军命在距离雁门城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这条路赵括十分熟悉。

雁门城南三十里是一个小高地,高地的一侧有河流通过,六万大军安营扎寨必须依水而建,否则一旦被围困没有水源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