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穿越 > 买宋 > 第217章 制衡之道失平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之所以如此,也是对杨家的信任和看重,因为这满朝文武里,文官就不说了,值得赵祯信耐和重用的武将世家,真的不多了,几乎可以说只有杨家。

毕竟呼延家已经几乎被文官们给玩废了,在朝堂和地方已经没什么势力了。

这一代家族中也没什么出色的人才,全是靠着老家主呼延得模苦苦支撑,以及老靠山王呼延赞的余威,才勉强维持着呼延家最后的荣光。

天知道要是呼延得模一死,呼延家会发生什么,就算不立即分崩离析,恐怕也相去不远了,在朝堂上的最后一点影响力,也会顷刻间被文官们抹除干净。

至于种家,赵祯压根就没指望过,因为那全是文官们扶持提拔起来的,用来制衡杨家的地方武将,买不买他赵祯的帐根本就是两说之事,文官们的话比他的管用多了。

这也是赵祯的难处,因为文官们的势力,已经大到他无法控制的地步了,主要原因,便是失去了制衡。

毕竟帝王之术,无外乎就是制衡,平衡左右,居中帷幄。

而平衡的点无非就是几大块,文臣、武将、外戚、宦官、勋贵,就这么几个而已。

武将就不用说了,从太祖朝开始就一直在打压,到现在已经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武将世家了,就剩下一个杨家,也是风雨飘摇,朝不保夕。

男丁几乎死伤殆尽,唯一的顶梁柱杨宗保,打仗还行,朝堂算计根本斗不过那一群文官老狐狸,所以迫不得已之下,只得远离朝堂,老老实实的跑去边关统帅三镇,执掌兵权去了。

家族内部也多亏老太君还在,能文能武,活了百岁的人精,才让得那群文官们暂时不敢轻举妄动。

可就算如此,依旧慢慢有些不顶用了,随着老太君越来越老,以及宋夏边境蠢蠢欲动,文官们已经派范仲淹去撬墙角去了,让得老太君也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不知道杨家以后该何去何从。

至于外戚的话,才刚刚有个张尧佐,才一冒头,就被文官们给打下去了,包拯的唾沫星子都喷到赵祯脸上去了,他能怎么办,他也很绝望啊。

宦官的话,啧啧,说真的,宋朝真的是宦官最憋屈的朝代,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那真的是孙子,只能老老实实当奴才。

因为唐朝的宦官之祸贻害太深,宦官的权势大到足以决定皇帝的废立,所以北宋一建国,就深刻的引以为戒,只要宦官敢乱政,就杀无赦,而且别说乱政了,就是发点牢骚都不行。

比如有一天,赵祯退朝后,就火急火燎的赶回后宫,因为他头痒的不行,所以一回到后宫,摘掉头巾后,连龙袍都没来得及脱,就喊来一名相当宠爱的太监给他梳头。

要知道这名太监可是一贯侍奉他的,一直都是由他给他梳头。

而这名太监在给赵祯梳头的这段时间,看见赵祯怀里揣着一个东西,便好奇的问那是什么。

赵祯回答说是谏官的奏章,宦官再次问道,里面说的是什么事?

赵祯便郁闷的说,连月来,各地暴雨赓续,灾情严重,谏官们便猜疑是皇宫内的宫女太多,阴气太重,所以上天才降雨处罚,因此建议我得削减一些。

这位宦官听了后,便边给赵祯梳头边撇嘴说,中书省和枢密院的那些大臣们,哪个家里不是歌女舞女浩大,官职略微升迁,又纷繁添加,您贵为皇帝,身边只要这么几个,就说什么阴盛,难不成只许他们欢愉,不准皇帝欢愉?

赵祯听了后,当时心里就有些不快,虽然这位宦官是在帮他说话,但还是一样,觉得心中有根刺,不过想想还是忍了,没有立即爆发。

但这位宦官却不知死活,过了一会儿,又问赵祯,真的要遵循他们说的做吗?

赵祯说,谏官们的话,怎么能不听呢?

听得赵祯这样回答,这位宦官因为天天侍奉他,感觉自己每天为皇帝梳头,所以有几分恃宠而骄的气焰,立即便赌气地说,假定他真的这么做的话,那就从我开始裁起吧!

这话就是在威胁赵祯了,见得一个小小的宦官竟敢如此大胆,赵祯立即是气的雷霆大怒,头也不梳了,急速起身,召集内侍和掌管宫籍的差役前来,然后拿着册子点名,第一个,就削了这位一贯给他梳头,还十分宠爱的太监的籍,并颁布发表从他以下的三十人,直接将他们给炒鱿鱼走人。

这时候已到了晚饭的时间,皇后正在焦急地等待赵祯吃饭,但赵祯却必须要这些太监宫女全数离宫之后才肯去吃饭。

皇宫仓猝命人赶走了这些宦官宫女,然后飞报赵祯知道,赵祯这才回去吃完晚餐。

吃完之后,皇后也忍不住小声地的朝他问道,那位太监已经为你梳头多年,颇受宠爱,为何把他作为第一个遣送出宫的呢?跟何况他还是在为你说话啊。

赵祯却仍然余怒未消地说,他竟然劝我回绝大臣们的进谏,这么不知天高地厚的奴才,是想干政吗?如何能留在我身边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