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暮府晨钟 > 第2章 飞来横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紫霄县位于陕甘宁三省交界处,古称紫霄府,成地于春秋战国时期。唐建中三年,悦田改萧州为紫霄府,这是“紫霄”作为地名的初始。一九四九年,此地划入丹汉专区,随即改名“紫霄县”一直延用至今。

紫霄县城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外城之间由明朝时期建筑的城墙阻隔。

内城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建有城门。城门上方建有城门楼,城门楼的形制仿照重檐歇山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战脊和“山花”组成。四坡两重的楼顶,再加上四角悬垂的风铃,使整个建筑处处显示出明清遗风,古色古香煞是好看。

驻足城下,打眼观瞧,如果恰巧有阵微风拂过,风铃叮叮当当的响声传入耳朵,不禁让人想起“风动、幡动、心动”的佛法禅机,也许瞬间就能启智开慧,心随慧能而去了。所以,紫霄县自古人杰地灵,一部《西游记》让世人记住了唐三藏,也知道了唐朝和尚曾经待过的地方——紫霄府。

姬升耀的父亲就是土生土长的紫霄县人。

有一年闹饥荒,部队到紫霄县招兵,想到部队能吃顿饱饭,姬升耀的父亲就参了军,后来还提了干。

自打姬升耀记事起,他们全家跟着父亲每隔几年都要随部队换防,所以在他的记忆中,六岁以前满世界搬家就成了重头戏,从北京迁到太原,又由太原迁到丹汉.........几经辗转,姬升耀父亲转业那年,终于回到了紫霄县。

从此,一家人总算叶落归根,重回家乡过起了普通人的生活。

姬升耀的记忆中,除了部队大院,就是刚刚回到紫霄县的那段时光能够称得上无忧无虑。多少年以后,他还时不时地把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从记忆深处倒腾出来,自娱自乐一番。然而,每次娱乐完毕,他都会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因为每次娱乐的结局都会让他想起一场变故,这场变故改变了他们全家,也改变了他的大半生。

一九九零年,姬升耀在紫霄县三中上高中。

几身父亲转业时带回来的绿军装,经他母亲修改,就成了他的学生服,这身标配就像长在了身上,一年四季不换样儿——头上戴着一顶军帽,上身斜挎一个破旧的军用书包,下身一条绿军裤,为了扮酷还要挽起半截腿,脚穿一双部队标配的绿色胶鞋,每天过着学校——家——学校,单调而又规律的生活。

那年九月的一个下午,姬升耀跟往常一样,背着军用挎包,吹着口哨,蹬着一辆除了铃铛不响到处唱歌的自行车往家里赶,骑到胡同口,路边停放的几辆白色桑塔纳轿车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年头,桑塔纳轿车可不是一般平头百姓能够买起的物件儿。

普通老百姓家里有一辆永久或者是凤凰自行车就不错了,讲究一些的人家会置办一台熊猫彩电、一台威力洗衣机、最多再买一台双卡录音机就算齐了。至于汽车这样的奢侈品,一般都是政府公干的专车。乡镇一级配一部北京吉普,县一级在拥有吉普车的基础上,配备几辆桑塔纳或者伏尔加,作为领导或者是执法专车,充当门面。

所以,在老百姓心目中“桑塔纳”就是官轿的代名词,“拥有桑塔纳,走遍中国都不怕”就成了广为流传的一句广告语。

可以想象,此时此刻在一个地处偏僻的居民区里,突然间停了几辆桑塔纳,这样的阵势那可是不多见。

扎堆儿停放的轿车占道不说,还扎眼,必然引起过往路人的注意,当然姬升耀也不例外。按耐不住好奇的心情,他跳下自行车,手扶车把推着自行车,慢慢往桑塔纳身边靠。

姬升耀走近一辆看上去崭新的桑塔纳轿车,注意力首先被车头上方两个黑色烤漆大字“法院”所吸引,“怎么来了这么多法院的车?”他嘴里念叨着,就地把自行车支在路上,转到桑塔纳车侧面。

车子侧门也是公车打扮,同样用黑色烤漆喷涂了“法院执行”四个宋体字。以上这些字说明了车子的身份,并向观者传递出一种讯息——这是法院在执行公务。既然是公车执行公务,为了避免麻烦,姬升耀识趣的推上自行车快步离开现场,继续往家赶。

当姬升耀推车刚刚走进胡同时,迎面来了七、八个身穿法院制服的人。

这些人都是一样的装扮,头戴藏蓝色大檐帽,帽檐正中间镶嵌帽徽,帽徽上国徽图案,国徽图案两边装饰着金色的麦穗。上身穿长袖、明兜儿、小翻领衬衣,衬衣为青灰色的确良面料,肩膀上架着一对“苏式”肩章,肩章红底金丝绣边,中间镶嵌一个铝制天枰浮雕,下身一条深蓝色长裤,脚上一双三截头皮鞋,整个装束看上去显得威武且不可侵犯。

当几个同样穿着的人同时从自己眼么前儿走过,姬升耀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紧张,他慌忙离开主道,往路边让了让,紧靠着刘景鹏家的院墙停下了脚步。

匆匆赶来的法院干警并没有注意到墙边的这个少年,依旧迈着大步从姬升耀身边走了过去。经过身边的时候,姬升耀注意到人群当中有一个二十几岁面色白皙的年轻法官,正在和一个四十多岁有些谢顶的中年法官低声交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