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暮府晨钟 > 第43章 再起变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什么精粉、二八粉、玉米面儿等等,虽然顾客的要求不一,但是目的趋同,就是希望姬东卫少收钱,多办事儿,少出麦麸、谷皮等等下脚料,多出点白面儿、玉米面儿。他也乐得顺着顾客的意思来,因为这些要求对他来说也不难,就是紧一把机器,松一把机器的事情。

随着磨面的人日渐增多,姬东卫高兴之余,好奇心也跟着与日递增。于是,他凑着干活间隙,抽空儿就向顾客打听原因,听得多了,自己就理出来一个头绪,知道了个中缘由。

其实,顾客当中大部分人来这儿磨面,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自家吃的面往往一两袋子就够了,多出来的面粉主要用来送人,多送给亲戚、姐妹、兄弟、同学等等。虽然,面粉的最后归属千差万别,不一而足,但是接受这些面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厂内待业!

虽说厂内待业的人员不都来自轴承厂,但是大家殊途同归,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就意味着她或他的厂子倒闭了、转产了,就意味着没有了经济来源,就意味着家里生活异常拮据。

所以,这些人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下去,只好向亲戚、朋友求助。可是,一旦只能将求助对象锁定在农民身上,这可就犯了愁!庄稼人生活本身就不宽裕,自顾尚且不暇,资助别人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老实巴交的农民心底本就善良,眼睁睁看着亲近的人缺吃少穿,自己不理不睬,任谁也狠不下这个心!

可,知道不能不管,却有束手无策!

拿钱吧——没有!帮忙找个工作吧——没那本事!思来想去,大家就把这个“忙”,不约而同放到了自家种的粮食上面。

这些年,农业科技发展很快,经过大范围改良换代,粮种愈发高产,科学种田已经深入人心,种植技术也好,田间管理方法也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十年前。还是那块儿黄土地,还是那方水土,还是那样一群勤劳质朴的农民,现在不管是小麦、玉米、大豆,还是别的农作物,产量都有了大幅提升,自给自足已不在话下,“家有余粮”已成为各家各户的标配。

因而,庄稼人人缺钱、没权,却不缺粮食,磨上几袋子玉米面儿、白面儿,给城里的兄弟、姐妹送去,即帮助这些待业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又为社会稳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更重要的是,行了善、积了德,心里也就踏实了很多。

所以,待业这种本来痛苦的事情,反而为姬东卫带来了滚滚财源,来他家磨面的人接连不断,家里的机磨也从早上一直转到傍晚。

开始,姬东卫自己干,后来磨面的活儿越来越多,他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叫上老婆大人帮忙,还是人手不够,一天天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还是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落下不少埋怨。

正当姬东卫准备雇个小工打下手时,大嫂厂内待业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

姬老二是个精于算计的人,小算盘一打,觉得白白放过一个低工资的长工不用,本身就是损失。于是,姬老二鼓动她家“母夜叉”上门做嫂子的思想工作,希望对方能把磨面的活路应承下来。

奚雨菲接受“母夜叉”面试时,正是自己为全家开销束手无策时。她晓得全家的处境,以目前每个月110元钱的生活费,远远不够正常花销。况且,还有孩子们的学费,那可是雷打不动的开支,吃不上饭也得交。

在此情况下,弟媳妇张久芬的到来也算及时,奚雨菲寻思:“反正也是闲着,给东卫家打个零工,每个月还能挣点零花钱,何乐而不为?”因而没有推辞,爽快的将活路接了下来。于是,厂内待业后的第二天,她就跟着姬东卫夫妻,忙前忙后开始了打工生涯。

干活儿再累,奚雨菲也没有忘记女儿高考,什么时候放榜,她跟女儿一样关心。因为担心过多的关注,会给孩子思想上带来无形的压力,她刻意把自己迫切的心情深深埋藏起来,不想让女儿知道。自己私下里找到女儿班主任老师,打听到了确切的放榜时间。

奚雨菲本打算和女儿一起去看高考结果,可真到了放榜的这一天,却打起退堂鼓。

一来,这几天磨面的人太多,三个人忙的脚手不连地儿,她不好意思跟小叔子请假;二来,她担心看见不愿看到的结果,如果考不上,也不想和女儿一起直面,原因在于女儿要强,从小就是这种脾气,真到了无法回避的处境,孩子会自责,会因为愧疚而无法面对妈妈。三来,自己不去,正好给孩子一个独处的机会,让她自己想清楚,不给她压力,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基于以上考虑,今天奚雨菲有意不与女儿同行。一大早,发现女儿独自出门,她也没有多问,待到孩子走远,她就赶紧收拾完家务,准备随后跟上,去孩子学校瞅瞅高考结果。可是,女儿前脚刚走,自己后脚还没出家门,就被姬东卫喊住,跟着新老板一起卸车、上麦子......忙活了起来。这一忙,就到了日落西山,她只好放弃了去孩子学校的想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