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春棠纪事 > 第151章 今生来世(结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离开大同,又再向京都行进。

路途中,有金羽卫探子密报。

圣驾病重,恐危矣。三千羽林军已被晋王调离宫城,以中军兵士五千,设伏于宫城外。另遣前军与中军都督领兵八万,于京都城外扎营待命。

接了密报,丁璨心中不禁沉重。

看来到了京都,还有一场恶战。

*

距京都城百里处,五军总都督领大军驻营待命,太子留于军中。

为免将士无谓折损,丁璨独自进城,去见元曦。

元曦却并不在晋王府。

丁璨便往延义坊甲字巷十九号来。

虽是私宅,外间却布满了暗卫,见丁璨一人独来,便放了他进去。

此时正是黄昏,暮色四合,晚霞浅淡如金,洒落在庭院里。那一树桂花长得极好,枝干高大,绿叶葱郁。

这样清静的所在,并不像个皇子的私宅。

倒有些像江南的小院,粉墙黛瓦,墙角长着新绿的苔,几只小雀儿唧喳着在房檐上争逐。

一小女子伴在元曦身侧,于树下小酌。

那小女子的容貌映入眼中,丁璨不由怔住。待走近些,瞬即恍然。

并不是小丫头,只是个眉目间与小丫头有四五分相似的女子罢了。

再看着元曦时,眼神里不禁流露出几分惋叹。

元曦轻拈酒杯,浅饮一口,笑道:“国舅来了---国舅果然胆魄过人,竟敢只身前来相见。”

丁璨负手静立,默了片刻,道:“我已迎回太子,你又何须再多做无谓的争斗,将那些兵马都撤了吧。”

“太子?太子在何处?”元曦眼风轻飘,看了丁璨一眼,“太子早已于数年前战亡于边境了啊...国舅怎不记得了?”

丁璨微微一笑,“太子究竟是生是死,殿下已是心知肚明。”

元曦摇了摇头,叹了一声。

“我只知我今日所得一切,是何等不易...国舅想让我拱手让人?除非---”

元曦抬眸看着丁璨,忽而笑了笑。

“除非你将嘉月还给我。”

“她从不曾属于你,”丁璨直视元曦的双眸,神色坚定,“又何来还给你。”

是呵,那个小女子,从来不曾属于过自己。

这一世,她都不可能属于自己。

所以自己就不能再失去唾手可得的江山。

元曦冷冷一笑,“是啊,国舅心中所爱,岂会轻易割舍,原是我痴心妄想了...我还以为国舅何等忠君,却也不过如此。”

丁璨抬头,看着西边半空里,不知何时,残阳已鲜烈如血。

良久,道:“你若肯回头,一切还来得及。”

元曦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由得那小女子为他斟了一杯,又一杯。

暮色愈发沉重。

丁璨叹了一声,道一句保重,拂身而去。

*

再回至军中,丁璨与五军总都督领大军向京都城进发。

前军中军两都督领八万兵马阻拦,大战一触即发。

两军阵前,丁璨取明黄圣旨宣过,圣谕诏,恐有臣工怀诡谲之心,挟谋反之意,不尊圣命,枉顾朝纲,特授令其先斩后奏之权。丁璨再取出兵符,言前军中军两都督未见兵符,却私受晋王调令兵马,形如谋反,可当即就地斩杀,若率兵伏首,可既往不咎。

然前军中军两都督负隅顽抗,亲自领兵出战,数万大军于京都城外戮战数日,终败下阵去。

两都督被斩于马下,其余将士无一不降。

丁璨同五军总都督领精兵五千,护送太子入城。

入城之后,丁璨先行调令三千羽林军护卫宫城,再往五军都督府,执兵符调令后军都督领兵五千,与三千羽林军合力诛灭设伏于宫城外的中军都督及其所领五千兵士。

然后又往内阁,宣圣谕,解去晋王统领内阁六部之权,并命人晓谕各处。

圣旨与兵符,皆是前往边境征战鞑靼之前,圣上秘授,为的就是防止晋王趁机作乱。

晋王虽有监国理政之权,却无兵符,趁圣体沉疴之际,私自调动数万兵马,阻拦太子入京,已形同谋反。

待得宫城内外动乱已平,丁璨护送太子入宫见驾。

晋王的一千近卫于宫城外阻截,被羽林军诛灭。

隔日,圣谕下。

贬魏王为忠顺候,发往青海,无诏不得入京。

贬晋王为幽思候,发往辽东,永不得入京。

襄国公徐贲及其子嗣一律抄斩,家眷入贱籍,收没于教坊司。

其余庸附于晋王之朝臣亲贵,一律按罪论处。

待得一切尘埃落定,丁璨才回了随国公府。

陆嘉月望穿秋水,终于盼回了丁璨。

十日后,五月端阳节,圣驾崩,太子承嗣,登基为帝。

*

秋风起,又是一年中秋月明。

先帝祭礼已毕,葬入皇陵。

新帝谕,即刻发忠顺候与幽思候前往封地。

元曦乘一青帷油壁马车,由兵士随同押解,行至南城门下,发现裴雍在此等候。

“你怎么来了。”元曦挑起帘子,淡笑看向裴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