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明末汉魂 > 第一章 春天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清冷的水滴自屋檐落下,回过头去,淅淅沥沥的雨在院子里降了下了。

对于应天府和秦歌产生交集的官员而言,数日时间收获颇丰,眼前这场还带着寒意的春雨便有喜雨的味道。

朝廷改制,力度轻重如何?后续怎样,都从秦歌及其先于秦歌抵达的霍呈秀和刘鸿训口中探听的一清二白。

有自京城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而来的各种信息做烘托,外加霍呈秀等人不遗余力的宣传,秦歌在应天府成功的为宫内物品拍卖打下了铺垫且完成了琮记又一次史诗般的改制。

琮记高效的完成了架构重建,数日之后,秦歌南下,随行人员中多了新组建的淮商人员,紧随秦歌船队,数艘集中了应天府宦官、士绅子弟的大船跟随,都是呼应了秦歌,前往福州区域参加宫内物品交易的权贵人家子弟。

对于应天府的官员而言,自己无法脱身,派遣子弟前往即是给了秦歌颜面,也是交往京城、福州一线官员的好机会。对于地方士绅,眼下机会千载难逢,都是家主或者族中得力人员携带银两前行,途中自然少不了从家族所属产业中筹集银两。

秦歌在应天府应酬会议期间,施音也是一身忙碌,游走在秦淮两岸,施音本就是名动京城的才女,赈灾期间京城秦园名满天下,尤其是扬州、应天府、苏州等烟花之地名头更加响亮。

进入秦园的都是脱籍女子,在嫁接原来生活的同时又无需强颜欢笑,如今秦园和官场子弟交往密切,时来运转,进入大户人员并非不无可能。

在这些信息的烘托及其琮记财力下,施音近乎是大杀四方,秦淮河沿线但凡已经脱籍但依旧出卖才艺为生的女子全部被招纳进入,也少不了使用手段挖出几家青楼花魁。

这时船队南下,自然还多了秦淮河诸多名伎,跟风随行的大户子弟声势浩大。即可以目睹传说中京城第一才女秦歌和后来居上的施音芳华,又能留连戏蝶时时舞的和秦淮河、苏州等地才女吟歌言欢,还能结交各地官员和才学之士,一举多得。

有琮记的明里暗里宣传,等船队抵达镇江时沿江而来的富贵、官宦子弟已经可以用空前绝后来形容。

得知信息的秦歌内心雀跃,这将制造出一场何等规模的拍卖会。如此想着,秦歌飞鸽传书令人筹集拍卖物品。宫内狠赚一笔已经是十拿九稳,四门寨可不能仅仅是分一杯羹。

“一把女真将官的佩刀或者盔甲定价如何呢?,当然这些物件要和宫内牵扯上关系的”秦歌这样想着。

暗中依旧在打探消息的范永金、王库则是暗中庆幸自己先于众人一步同秦歌搭上关系,此时便不再耽搁时间,快船扬帆追秦歌一行人。

秦歌一举两得,一场声势浩大的拍卖会已经具备条件,士绅子弟随行,集中的多是应天府一线俊杰,又是一次潜默移化的良机。

大船沿长江河道浩浩荡荡南下,逆水行舟,亦有船只从松江府外海靠近后进入航道劈波斩浪。运河河道、长江建昌一线都有出现,船只靠岸,一种在文无忌授意,首里船队费尽气力运输而来的水稻开始被推广。

占城稻再一次出现在大明境内。

文无忌不知道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占城稻出产于中南半岛,是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中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安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属于早籼稻,特点是耐旱,其次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再次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历史记载中占城稻宋时期便自福建引入后推广到江南区域,文无忌是接触过这些记载资料,但眼下的空间,这种抗旱、早熟的稻子却并没有大面积种植,是历史发展中因为人祸导致了偏差还是另有原因,文无忌无法探究,但卡提尔打通安南的商贸通道,首里技术人员接触占城稻并研究特点做出对比推荐之后,文无忌便下达了指令,先是推广占城稻,随后培育。首里、四门寨已经集中了大量出色的农业技术人员,具备两手抓的条件。

类似占城稻,无忌已经不需要诸如当初红薯推广一般需要朱由检自高而下的颁布指令,地方官员配合。

秦园力量渗透在各地官场,但凡能增加产量,解决民生的作物都会得到朝廷支持,四门寨势力已经无处不在的影响着陕西、山西及其南方运河、长江两岸,琮记人员推广种粮、收购的模式在南方水土丰饶且琮记能影响官场的区域在逐步尝试,这种悄然流行开的作法在另外空间用数百年之后的词语解释便是“包产包销”。

朱由检新政期间,因为朝廷的支持及其琮记的发展壮大渗透,文无忌、宋秦歌穿越之后带来的蝴蝶效应已经越来越明显的产生。

红薯推广大获成功,局部区域切切实实起到了缓解矛盾的作用,但红薯可以应急却无法成为主粮。

无法改变明末极端的自然天气,兴修水利等加强人为干预前提下,文无忌、秦歌以及改制后的大明朝廷相关部门始终在为提高农作物产量而努力。

占城稻是水到渠成的产物。除次之外,另外一种可以充当主粮的作物已经在琮记和朝廷工部、户部为主的相关机构推广下开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同时在南北方推广开来。

推广政令颁布,朱由检牢记文无忌的叮嘱,严令此作物流通进入女真境内,违令者,一经查出,格杀勿论。

玉米,这种营养价值全面,文无忌未穿越之前都是国内重要农作物的品种被声势浩大的推广开来。

对于玉米怎样传入国内,说法不一,但关于时间点,普遍都认为是明早期,到明末崇祯末期,传播到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省。

文无忌所在空间,偏移时间线的事件层出不穷,但玉米的传入时间却被考证,一百年前首先传入广西,但却没有大面积推广,随后只是在福建、广西、浙江等区域有限播种。

查证民间已经具备玉米栽培推广的技术条件,红薯大面积种植的同时琮记便集中人员开始为玉米、占城稻的推广未雨绸缪。

这个朱由检执政的首个春天里,玉米及其品种改良后的占城稻声势浩大的被推广向了大江南北及其四门寨所在的云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