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齐王李修远不甘心地声讨皇帝,污蔑是皇帝自己动手弑父杀母。
但这话实在是太过荒谬,朝臣都痛斥其居心叵测,污蔑帝王,请求皇帝严加惩处。
好在皇帝顾念手足之情,到底也没将李修远如何,只是下令将他幽禁齐王府,非诏不得出。
而太上皇和太后的丧事,一连办了一个多月,一个多月以后,双双葬入皇陵,算是结束了两人的一世恩怨,宫里宫外,疲累悲伤的众人也都得以喘息一口气。
卫国公夫人这一个月以来,既要承受胞姐骤然薨逝的哀伤痛苦,又要日日进宫为太上皇哭灵,悲伤劳累之下,丧仪刚刚一结束就病倒了。
卫国公告假在家照顾不说,已经进了京卫大营任职的卫国公世子卫程也回家侍疾。
皇后卫锦在宫中听闻,心中焦急,想要出宫探望,但宫里大小事宜都离不开人,她也只能命太医去卫国公府日日守着。
这一日,因为太后薨逝,而留在长安并未回家去的王夫人带着女儿王婵娟去了卫国公府探望自己的小姑子。
之前因为有王太后,王夫人对于卫国公夫人这个小姑子并没有十分放在心上,但此时王太后不在了,王家骤然失去一大依仗,卫国公夫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王夫人心底的不情愿却不是一时半刻就能消弭的,在探问过卫国公夫人的病情,稍稍安慰了几句之后,王夫人就还是忍不住开口道:
“这次太后骤然薨逝,举国同悲,怎么没见襄襄?按说,往日里,太后娘娘最疼的人,可就是襄襄了。如今襄襄虽然一心向道,但也不能如此绝情绝意吧?这要是太后娘娘在天有灵,知道自己白白疼了襄襄一场,难保不伤心啊。”
卫国公夫人原本就是积郁成疾,听了王夫人这带着质问讽刺的话,顿时气得咳嗽不止,几乎晕厥过去。
卫国公世子夫人吴氏外听见了,连忙带着人进来伺候婆婆,顺便让人先将王夫人请了出去。
“舅母要是会说话,不妨陪着母亲多说几句话,要是不会说话,还是等母亲病好了再上门说话吧。”
吴氏毫不客气地怼了王夫人一通,王夫人气得脸色涨红,一甩袖子走了出去。
“呵,只许卫襄做白眼儿狼,就不许别人说句公道话吗?太后娘娘这么多年都将卫襄当成眼珠子一般看待,可如今薨了,卫襄居然连面儿也不露,我都替太后娘娘寒心!”
王夫人也没想到卫国公夫人的反应会这么激烈,带着几分后怕跟自己的女儿王婵娟抱怨。
王婵娟也看不惯卫襄,但她很清楚,王太后一死,她原本最能指望的人也不存在了,如今唯一跟王家有关系的皇后,可是卫襄的亲姐姐,要是惹恼了皇后和卫国公府,那可大大的不妙。
她忍不住埋怨王夫人:
“卫襄这件事,明显透着蹊跷,依我说,卫襄回来也好,不回来也好,皇上都没有发话说她什么,母亲何苦多事?要寒心那也是太后娘娘寒心,您寒的什么心?”
王夫人自知失了分寸,面对女儿的抱怨,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恨恨地道:
“且等着吧,我就要看看她卫襄躲得了一时,能不能躲得了一世!她只要不怕被唾沫星子淹死,就尽管回长安来!”
王婵娟没再跟母亲争吵,心里却是不以为然。
卫襄那无法无天的性子,她才不会在意什么别人的唾沫星子呢,该回来照样回,只要皇帝不怪罪,谁能真的将她怎么样?
就是不知道如果她回来,柱国公世子,会不会也跟着回来?
不过满长安城之内,也不只王婵娟一个人这么想。
柱国公府,满头银丝皓白的柱国公太夫人被人扶着在花园里慢慢地散着步,一眼望去,花园里姹紫嫣红,春光明媚,但在她眼里,总归还是凄清寥落。
她拄着拐杖停下脚步,跟身边扶着她的女子叹道:
“这么多年了,柱国公府是越发冷清了……也不知道我还有没有看到柱国公府人丁兴旺的那一天。”
“太夫人宽心,表哥只是暂时被那卫襄迷惑了心神,等他想明白了,自然会回来的。”
陪着太夫人散步的正是一直仰慕尉迟嘉的秦涟涟。
自从尉迟嘉走后,她很是以泪洗面了些日子,随后就时常来陪伴原本十分看重她的柱国公太夫人,明里暗里,话里话外,透露着自己为了表哥,甘愿为侧室的心意。
毕竟以卫襄那个脾气,喜欢一个人的时候掏心挖肺,这不喜欢了,大概也就是顺手丢开的事儿。
更何况,她已经跟卫襄挑明表哥掉转头喜欢她,只不过是因为她是能保命的良药而已。
这就是一根扎在卫襄心中的刺,无论表哥如何讨好卫襄,如何真心实意,卫襄都不会相信的。
如此一来,时日久了,看不到希望,表哥自然会明白谁是对他最好的人。
到时候就算表哥真的娶了卫襄,她委屈做侧室,只要表哥的心在她这里,日子也绝不会难过。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