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现言 > 手有余香千千结 > 第二百六十章 大浪潮涌(三十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百六十章 大浪潮涌(三十七)

一顿闷头痛打换来了,何晓敏在李太沟村的威望。

余香和苗新月原本还有些担心,他太年轻,镇不住塘子。但没有想到,短短半个多月,他便收拢了人心。何友生在幕后帮忙给他掌舵,倒是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何大山和李大海,他们捡的都是落地桃子,没啥好稀奇的。你呢,就学余香和何大海。你现在的处境,比当初余香来鲜家嘴强多了,你得学会总结他们的方式方法,活学活用。”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你舅舅他们那里你要多走动。我呢,也找个合适的机会,帮你敲敲边鼓。你舅舅他们家,在老李家也是大房。他们的心齐了,你干起工作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文旅融合试点,在秸秆禁烧完成之后,再次被推上了李太沟村的议事日程。

鲜家嘴的布局太大,格调太高,他学不来,他也没有何大海那么多资本来倒腾。何晓敏思来想去,还是走搞配套的路子。鲜家嘴的产业发展方向,他都很熟悉。如今,鲜家嘴的康养产业已经走上了路子,正在爬坡上坎。而水产养殖基地的转移,让何晓敏下定了决定,不再走余香当年走过的老路。生态化零污染,以水为媒,发挥他自有的长处,趁着鲜家嘴还没有来得及搞影视观光产业,他得抓住机会,抢到头筹。

当初这个主意,是他出的。

他最熟悉不过,影视观光基地的市场效应和文化传播效应。

打定了主意,他把村里有文化的老辈子全都组织了起来,请来了县上文旅局文艺股的专家,对李太沟村的历史文化脉络和典型故事进行集中攻坚。他去过多次江南,对那里的西湖情的大型情景剧目,十分感兴趣。就着李太沟村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水环境,他列出了第一批实施的项目:打造大型水上情景表演和水上魔幻灯光秀。

打小他听过太多与李太沟村相关的神话传说,以及民间传奇。什么李三太子撒豆成兵,什么寨子坡上的莽子洞、九节龙上的铜尸银僵等等。在他看来,这些有文化渊源的故事,都是可以打磨出来的文化景观。

水产养殖是基础,水上景观是载体,民间文化是舞台。一贯善于策划的他,得心应手地干了起来。

“不走寻常路,不搞重复建设!”余香来视察之后,对他刮目相看,评价很高。几日不见,何晓敏灵光了不少。他咬着一根折耳根,使劲地嚼了几下,一嘴的鱼腥味道,远比余香对他的表扬,还要舒坦。苗新月见他一脸的坦然,心里暗自服气。何大海前些年搞的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终于到了登台亮相的时候。

她换手抠背,从鲜家嘴拉了这么一个壮丁过来,没想到还真就赌对了。

何晓敏嚼了很长一阵子,直到嘴里再没有了味道,方才一口吐了嘴里的草筋。他老子何友生经常告诫他,听领导的话得学会仔细琢磨,得听懂话中的内涵。余香表扬了他,其实还是在给他加压。“不走寻常路,那你就得好好地趟出一条路来。不搞重复建设,大方向是对的,那你就要抓紧时间好好整。”琢磨出余香话中的意思,他才嘿嘿地笑了笑。“余书记,你先别表扬我,我呢,还等着请你帮忙呢!”

苗新月心里咯噔了一下,这小子妖里妖气的,不会整出什么幺蛾子吧。她瞪了何晓敏一眼,提醒他别整太过分的要求。他朝着苗新月耸了耸肩膀,暗示她不用担心。“是这样的,你也知道这个创意呢,最早是我提出来的。现在我换了位置,到了李太沟村,都说屁股决定脑袋。既然这个创意是最早我提出来的。那么之前示范片跟鲜家嘴配套的发展奖励资金,是不是也该先用到我们村上,毕竟他们还在可研规划,而我们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余香诧异地看了看他,不由地笑了起来。“行啊,你小子也懂得伸手要钱了啊!我还以为你闷头独干呢!”“我哪里能跟大海叔比啊,也没哪个本事!”

“苗书记,资金是划到你们镇上账户上的。怎么安排是你们的事情,我可不管。我只看最后的效果。谁能出效果,我的意见就支持谁。”余香指了指何晓敏,“你个滑头!”,方才转过头来对苗新月说道。

苗新月压根就没有想到,转来转去。何晓敏打的是她的主意。她还以为何晓敏是趁机要摇余香的大腿呢。

她为难地看了看余香,“这事呢,怎么说呢。何大山已经把报告打了过来,你已经批了啊。不给他们的话,给李太沟村是不是不好交代啊?”

“批了,还可以重新批嘛!”余香没有吱声,何晓敏便忍不住再次争取道。

苗新月没好气地再次瞪了他一眼。“你们的报告呢,你光是在说!你的手续呢!”

何晓敏这才连忙补充道,最迟明天上午,我亲自送到你的办公室。“说好了啊,明天上午12点前,过时不候。”苗新月被逼倒戈偏向了李太沟村,但麻烦的事情,还得她自个去处理。何大山虽然脾气好,但要是被他知道是何晓敏半路截胡,还不知道会闹出什么动静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