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176章 八十万军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家道口招识水性的,日结一百文管三餐。

这样的纸条迅速在郓城县各乡村扩散,普通百姓忙着夏收小麦,也有帮工的,只有贫户赌棍才会两眼放光,这回有快钱了!

李家道口一个大大的招工木牌立在那里,这里也是祝家卸炭的场子,夏天没那么大的需求,被主家租出一块去。

远道而来的七八个汉子围观码头。

“就是这了吧?怎么只有牌子没人啊?”

“我刚才问了,这上面的字是:跟着船家走。”

“船家在哪呢?没来吧?”

“要不就在这等等?”

“那我去买些吃食,就在这凑合一宿罢了。”

阮小七被小二硬画出个络腮大胡子,脸上也淡抹一层锅底灰,撑船来了码头,看到的是横七竖八躺了一地的人。

“哎,来招工了,上船了!”

这一嗓子不大不小,排在前头的几个人一滚身子爬了起来,“哎,来了,来了,我识水性,要我吧!”

“上船,上船!”

公孙胜瞅着这醉了一地的人,包括直喊杜迁老弟的何涛,再来两杯准倒了。

“正道,这个好对付,那边狗官已经召集附近的渔户要上岛了。”

“寥儿洼难走的狠,尤其现在芦苇荡每日都能抽高一节,外村的渔民来也没用,白忙活。”

“州衙那边没消息吗?会不会直接从李家道口开船上岛?”

王伦笑笑:“上次联合抓捕的皮还没扯清呢!我真是高估他们的效率了。张三盯着呢,说笑要个把月。”

陈知州指责:郓城县故意拖慢,推迟出兵,不配合何涛,走漏了晁盖!

时文彬反击:晁盖逃跑早有预谋,明显前一天就收拾好东西了,是你们自己走漏消息的!与我们无关!

陈知州再责:济州衙门必须协同,发兵来梁山泊合捕贼人!

反对:梁山泊是你们郓州辖地,我们不能出兵!

贼人是你们济州郓城县的!你们居然不负责任?

贼人在郓州杀人,窝藏地也是郓州,你们不抓,谁抓?

阮氏兄弟送人送粮上岛,晁盖花钱买服务,组织起一支百多人的水军队伍,虽然个体差点吧,好在打仗不需要,一锤一凿能打沉来船就好。

阮氏兄弟事毕匿了,王伦也放心了,那么点人,不算捞鱼,储粮够吃三个月,至于晁盖能不能摆平不安分的人,那就不是自己要考虑的了。阮小七带回杨志的后续,被晁盖一行拖上船丢在某处了,是不是该感谢吴用的不杀之恩?

何涛有了消息都跟公孙胜讲,这一晚,陈文昭已经收到枢密院回文了!

王伦不解,之前赵训之呼啦啦带来那多军汉,案发就出兵,这次没来个先遣队?不自量力一波也好啊!能捡不少装备。找林冲问去!

林冲躲在呼千他们院子的对面,窗户开了小孔,只要月光足,出来黑影就能看见。

“林兄,怎么样,有情况吗?”

“焦躁了两天,今天看着镇定了。”

“何涛那里新消息,陈文昭收到枢密院回文了,是不是要征调大军?”

林冲一惊:“那可麻烦了,知州,转运使都有权从急调动少量禁军,如果上报枢密院,这是要来真的了!”

王伦挖挖鼻孔,“林兄,给我讲讲禁军呗?”

大宋兵员分四种,花钱招募个体较优的禁军;招募、流民强编的厢军;地方维护治安性质的,保甲,土兵,乡兵;雇佣的蕃兵。

练兵,握兵,发兵,这三大权力分属三方,率臣,三衙,枢密院。

太祖初创更戍法,将军驻守一地,士兵来回驻扎,阻止了武夫做大割据,而士兵频繁往返更戍跋涉,军刚至营,未三月,又复出,一往三年,死亡殆半。

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弊端显露,在大宋建立八十年后的仁宗时期,为对付西夏,陕西路已经开始实行“将兵法”,由一将负责平时的训练,掌二三千人。神宗熙宁年(1068年)王安石正式精简合并禁军番号,全国推广将兵法,之后一直增减至现在的全国131将(神宗时至少151将)。

各将兵力多寡,千至万人不等,各设正副,这与都监一职相似,辖百人至千人不等。

三衙,望名生义,天下禁军全由这三衙掌握。负责禁军的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和赏罚。

殿前都指挥使司:大部分驻守于京畿京东京西河南一带,马步军都有。

侍卫马军使司:因宋马匹较少,只有京畿京西陕西河北河东建制较多。

侍卫步军使司:规模最多的建制,以弓弩手占七八成,枪刀只有一二。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虎符发兵,下设十二房各管一片。

而有趣的是,各地禁军往往不属一司,由此将之兵东一营,西一营凑来的,这些兵称为:将系兵,而全国来看,有无将之兵,大致数量是相当的。

再说厢军,基本是重苦力补充,从他们的番号就可见一二:桥道、壮城、牢城、马监、杂攒、开山、关河、步驿、窑务、水运、梢工都、作院工匠。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