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水浒之王族霸业 > 第314章 受纳之间,巧弊百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14章 受纳之间,巧弊百出

南方反之,地少人稠密,商品流通发达,铜矿众多,铜矿监承担绝对的货币铸造(南方铜额元丰数据:1455万1087斤,全国占比99.9%),因而货币充沛,国家夏秋税中的税钱,基本来于此。

正税之外还有“杂色”,夏税杂色包括茶、盐、蜜、麴、麸、面、椒、黄蜡、黄蘖、甘草、油子、菜子、蓝、纸、芋麻、楠木、柴、茅、铁、地灰、红花、麻皮、鞋、板和瓦;秋税“杂色”包括茶、盐、酥、蜜、青盐、麴、油、椒、漆、蜡、枣、芋麻、柿子、木板、瓦、麻皮、柴、炭、蒿、茅、茭、草、蒲席、铁、翎毛、竹、木、芦(艹+废)和鞋。夏税和秋税的杂色,往往是一州总数,然后摊派往各县,再往下摊。由于有些东西不是每年都征,或是变化其它、灾荒减免等原因,而年年不同,如果农户没有官府要的东西,也可折价改纳其他税,这样就滋生了乱折变,本来100文的牛筋,变成价值200文甚至更高的粮米。

官方应纳的数额摊派好了,组织胥吏、乡绅、里长、户长等人催税、核实、书写、入库吧。

宋神宗时,张方平上奏,应天府“夏秋米、麦十五万二千有零石,绢四万七百有零匹,此乃田亩桑功之自出,是谓正税。外有沿纳诸色名目杂钱十一万三千有零贯,已是因循弊法。然虽有钱数,实不纳钱,并系折纳谷帛”。(崇宁年应天口15万7440,郓州39万6063)

陈州“夏秋二税凡斛斗一十五万八千有零石,正税并和预买绌绢三万有零匹,丝绵四万九千有零两,此常赋也。后有盐钱一万五千八百有零贯,并夏秋沿纳钱,虽缘敝法,承[习]已久。然此诸色钱常例亦多用折纳斛斗,不悉输钱也”(崇宁年陈州口15万9617)

(一州的税物罗列,不一定代表本州的夏秋税常量,往往包含各种出入、和买、摊派,同时各州自有州情在。)

这么大一笔税物,对于征税的官员来说,真是一场噩梦,同时也是捞钱的好时机,朝廷的规定也挡不住老子捞钱!大斗、大斛来招呼,堆得高高的!一石米贪二升起步!放在仓库粮食由于呼吸作用会减重,鸟雀鼠蚁会钻进来偷吃,加耗!不愿意支移那就交脚钱啊!仓耗、省耗、官耗、秤耗、正耗、脚耗编个名字有啥难?

好不易把税交完了,税物该入仓,起运异地没事了吧?还有义仓!宋初规定:二税每石别输一斗。之后义仓或废或兴,或改为专以上三等户输纳,到赵佶时,又恢复宋初规定。义仓名义上是用作灾年的赈济和蠲免赋税之用,相当于公共储备库,但事实上往往挪移它用,或者听任粮食堆积陈腐,而不能食用。

王伦早看这一群宵小胥吏不顺眼了,当下答应李押司,左近五百户的夏税收纳我王伦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