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三国之绝世谋臣 > 第一百章 九品中正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进来。”

江问将手中的竹简给了杨武,“这个人你去给我仔细查查,记住别暴露了自己小心。”

“牛牧……老爷这不是那位村长吗?”

“对,去小河村找些村民问问,近些日子时常去河边打鱼的是不是少了,若是知道,你再向他们打听打听,这家有几口人。”

“是,小人这就去办!”

江问点点头,拿出牛牧那日给自己的田册,上面没有姚姓的人家。

若是姚余说的真是事实,那么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已经遇害。

书房之内,江问静静的看着香炉,我该怎么做……

直到姚余说完了自己的事,江问也没有告诉姚余,这件事我帮你办了,而只是叫她留在府衙里,保她的性命。

仅仅三亩田,便是六个人的命,如果姚余不是幸运,那么一家都死了!

天下还未统一,伯符的帝业甚至都没有开建,便已经如此腐败,若是不作为,任由这些老将军们推着伯符上位,最后创立一个国家。

到那时只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而眼下若是与老将军们点明,国家可能没创立,人就进了地里。

该如何做……

香炉之中的青烟寥寥,屋外陶儿和貂蝉都带着复杂的神色,小姝在一旁小声的说道:“夫人,小姐,上一次老爷也没有过问这件事,这次会不会也……”

“不会的……”陶儿说道,“公子不会坐视不理的……”

日近黄昏,陶儿没有心情煮饭,只得麻烦小姝露一手,身为一个小人简单的菜式还是会做,加上李二的帮忙,煮了一锅萝卜猪肉汤。

小姝也给自己的小姐和夫人煮了碗鸡汤。东坡肉味美,才让貂蝉心中没了抵触,但如果只是平常煮法,还是不愿意碰。

陶儿端着餐盘,“公子吃饭了……”

书房内没人答声,陶儿叹了口气只得端回了膳食。

江问伸了个懒腰,不知不觉自己居然睡着了,不过眼前的书信此刻却已经完成,墨迹已干。

江问看着手中的书信。

“九品中正制。”

此法由魏晋时期,尚书令的陈群所创,在一之时间将大魏的国力推到了最高,但弊端也实在太大。

到了后世,这法也成了门阀们维权的工具,西晋时期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而此法于万重浪沙之中淘选出来的最出色的金子也只有邓艾。

而之后,寒门基本没有人冒头。

之后隋唐开启科举制,选官的角度才重新放在了寒门身上。

可以说西晋的衰败与黑暗,不仅是统治者的问题,也与九品中正制有着莫大的关系。

强大的士族门阀势力互相维系,君主得到的人才,都是他们推荐上去维权的。

真正的人才也就此埋没。

而科举便是吸取了九品中正制的教训,才能开启一代盛唐。

如今从法制上来看,科举比九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那么江问为何不启用科举制?

因为从情况以及时代来看,现在不是士族门阀衰弱的隋唐。

而是三国,现在的士族势力,可以说是鼎盛之势,各地的诸侯谋图天下建立基业,都离不开士族!

九品中正制在现在,也就是刚问世的时候,会触碰到一些士族们的利益,但不是全部,而科举制就不一样了。

若是江问敢用科举,别说其他的有的没的,门都没出,头就要被锤烂。

江问不知道当自己启用了九品中正制,后世会如何,是否还会出现一个新的西晋,但他也管不了那么远。

至少在现在,九品中正制的风气绝对正,不会像后世一般歪斜。

他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从一开始所做的就是为了自己的一片安生,君臣之间左右逢源也好,出谋划策也罢,只是为了早点得到一块安宁之地。

如同现在这个小县衙,当然是姚余没有来之前的,每天琢磨琢磨美食,和小娇妻调调情,写写诗来撩撩貂蝉。

这才是自己期盼的日子。

没有人喜欢勾心斗角,不仅累而且还惹得一身仇恨。

襄阳,周瑜府。

乐瑶将手中的书信递给周瑜。

周瑜拆开竹筒,拿出竹简,越读神色越是凝重。看着自己这位好友所写的书信,不由得苦笑,从来没有想到,江问居然会如此大胆!

“公瑾,此法是我所创,我也深知其凶险,老实说我心中茫然,写信于你便是为了问问你的意见,若公瑾有言,还请点明。”

富春。

江问看着周瑜回来的书信。

“长苏,此举实在疯狂,涉及的可是老将军们,一但执行,就算是千刀万剐都是轻的!商鞅如何下场,王莽如何下场,此法太过冒险,至少也得等局势再稳定一些!”

“我知公瑾之心,如公瑾所言可待局势稳定,方行此法,但前几日一民家中三亩田地不愿出借于官兵屯田,家中七口人仅剩一人生还。”

江问喝着粥,向着陶儿问道:“信送出去已经几天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