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寻唐 >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选举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高台之上,一个投票箱孤单单地立于其上,每一个投票人,手持着一张投票单,依次走上高台,将自己的票投进箱中。

李泽第一个走上了高台。

然后依次是各部衙的高官。

再后,便是各个代表团的代表们。

人选,每个人在心中都早已定好。

投票,并不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唱票,计票,才是最让人心情激荡的时候。

唱票的人是吴进,复核的人是淳于越。

对于这两个人,所有人都是放心的,一个是出了名的铁面无私,对谁都不讲情面的一个家伙,另一个,则一辈子浸淫于律法,对于规则最为看重。

规则一旦制定,不管是对是错,在淳于越看来,他都必须得到准确无误的执行,直到他被废除为止。就像此刻的选举制度,作为他而言,内心深处不见得便赞成,却仍然一丝不苟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最为紧张的,无疑是这一次的两个呼声最高,将要直面竞争的两个人选。徐想与曹信。

如果说最开始徐想是被某些人因为某些利益而硬生生地架了起来不得不得与曹信竞争,但到了此时此刻,徐想却也不想输了。

两个人这段时间都没有闲着。都在竭力地游说各个代表团,想要为自己拉拢选票。曹信主要是巩固自己的票仓,他和他的盟友们经过了粗步的测算,只要能保住大部分核心区域以及军队的选票,那么他当选的问题并不大。

徐想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所以这一段时间他的游说,则是选择了直插曹信的核心。徐想有一个极大的优势,那就是在曹信自认为的票仓之中,有很多的代表,都是他在武威书院时的同窗,学弟。

吴进板着脸从投票箱中摸出了一张选票,打开,面无表情地念出一个名字,一名书吏则在一张糊在大板之上的白纸之上写下某个人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下面,重重地划上一笔。

与所有人预料的一般无二。

竞争者就只有两个。

曹信与徐想。

最开始之时,曹信遥遥领先。最多时,他名字的下方,写满了一个个的正字,足足领先了徐想近一百票。但就在曹信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的时候,风云突变。徐想的票数呈直线上升。

到得唱完五百张选票之时,徐想已经拉平了双方的势头。

再往后,便成了一面倒的屠杀了。

每十张选票之中,最多只有一个人选择了曹信,而有九票选择了徐想。

韩琦薛平等人的脸上露出了快活的笑容。

他们的选择是准确的。

薛平从一开始,就觉得李泽想要一个锐意进取,敢于改革的年轻人上台,只有那些接受了武威书院最新式的教育,敢于放开手脚大干一番,敢于藐视一切旧有制度而勇于开拓的人,才能追上皇帝李泽的步伐。

因为李泽,正在破除绝大部分的旧有规则,而作为旧式文人,旧式军阀代表的曹信,不论是在个人魄力还是能力之上,显然都不能满足于李泽的要求。

曹信在李泽掌权之后,一直在吏部,虽然吏部被称为诸部之首,是百官之中当之无愧的老大,但李泽一直没有让其涉足经济,便是一个明证。

薛平率先串连选择徐想,正是为了符合李泽的这一想法,同时,也为自己在徐想面前,树立了一个同盟者,支持者的形象。

谁都知道,早先是薛平韩琦第一个开始串连支持徐想的,将一投桃报礼,徐想定然不会薄待他们,只消在政策的制定之上稍稍的偏向,便足以让西域,东北诸地,获得巨大的回报。

徐想的票数愈来愈多。

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人也都明白过来了。

财税系统一边倒的支持徐想,这是众人都知道的。但造成如此大的选票差距,必然是因为军队一方也倒向了徐想。

而军队,一向是皇帝李泽手拿把攥的,如果说李泽想要曹信上台,那么军队是绝不会违拗李泽的意愿的。

最终结果,徐想以六百余票对四百余票,绝对地优势击败曹信。当选了大唐第一届经济发展委员会的主席。

尘埃落定。

曹信的脸色虽然很是难看,但却还是在所有人的注视之下,走到了仍然有些怔忡的徐想面前,抱拳向他表示了祝贺。

李泽带着鼓起掌来。

大厅内同时亦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失败者有气度,胜利者不张扬。

这便是李泽想要的最好的结果。

下午,新鲜出炉的经济发展委员会的徐想,进行了他的第一次施政演讲。

很显然,徐想还是做了许多功课的。

而他的思路,也的确迎合了绝大部分人的想法。

外王而内圣。

对内,以经济发展为主题思路,在稳固农业的基础之上,大力兴办大型的工业作坊,促进物资流通,降低物价,大力发展商业。

而对外,说白了,就是加大掠夺的力度,从外部获得更多的财富来弥补国内的不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