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厨妃升职记 > 第四百五十章 出宫5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三日一恍而过。

白玉小庄还在羡慕何嬷嬷又能陪同临夏出宫去。

何嬷嬷早起收拾着心里,却是抑制不住的悲伤。

要不是临夏不时给她几个“恶狠狠”的眼神,她当场就能哭出来。

此去,两人一起。

再回来,便只剩她一人了。

这屋内,除了这次出门,除了带了几套换洗衣裳,什么都是原来的模样,确实再也等到回它们的主子了。

祈福队伍,是在慈庆宫门口集合的。

太后老人家,多次遭受惊吓,又被天象之说支配,精神甚是不济。

不过知道大家一片孝心,撑着倦怠无力的身子,亲自给大家送了行。

众人跟随着皇后,给太后说了几句宽心话和祝福话。

太后一一受了,看着众人的目光,颇为欣慰。

而独孤煜,也在下朝之后,过来了一趟。

临夏在人群中,冲他微微一笑。

他眼神温柔了一瞬,看向他人的时候,依旧高冷清淡,开口叮嘱皇后几句,甚是官方。

时候也不早了,该出发了。

一行队伍,三五为群,浩浩汤汤的来慈庆宫,浩浩汤汤的离了慈庆宫。

临夏站在宫门口,脚步停驻了一下,回转身。

独孤煜的目光,正也落来。

四目相对,她鼻子有些发酸。

边上德妃,低声笑话:“这也就去七天,这就不舍得了。”

不舍得,是不舍得啊。

看着独孤煜温柔淡笑。

她狠狠心,收回了目光,大跨步出了慈庆宫。

再见了,皇帝陛下。

*

静心庵,就坐落在京城东面,观音山上。

自蓝照国开国之初,她就在那了。

原本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庵堂,经年累月的发展下来,渐渐形成了今时今日,香火不衰,天下第一庵的规模。

静心庵所坐落的观音山,也是后来改的名字。

原本叫个五泄山,因为沿途往上,风景秀美,共有大大小小五处瀑布,故而得名五泄山。

后来瀑布枯竭,只在雨后才能出水。

这水不长流,山便少了灵气。

也不知道是不是静心庵的尼姑们造的噱头,没了四季长流的瀑布,不知道从哪里挖出一尊石头,上圆下长,头窄身宽,像个人样。

静心庵的姑子们,雇了脚夫,把这硕大的人形石头,给抬到了庵堂里,日夜香火供奉着。

也是怪了,那一块看着只是粗粗有点人样的石头,竟像是化灵了一样,接受多年供奉朝拜后,没有任何斧凿痕迹,看上去却和庵堂里供奉的观音相,越来越相似。

有人便说,这是观世音娘娘,考验凡人虔诚,在感受到凡人的诚意后,要化出真身了。

一传十,十传百的,生生把香火都快要断了的静心庵,传的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

而五泄山没了瀑布,却出了一尊观音,渐渐的,也改名成了观音山。

至于静心庵,托这观音真身的福,做大成了今时今日的样子。

这些,都是沿途,德妃告诉临夏的。

年代久远,关于各种真假,也无从考究了。

德妃回忆起儿时:“观音山到了夏天,是个避暑胜地,但凡落过一场雨,那五条瀑布便会重现,水势湍湍,沁凉的很。我小时候,祖母带我去过几次。或许你也来过,只是你不记得了。”

临夏应的有些随意:“哦,可能吧。”

这一路,德妃总觉得临夏心不在焉的。

终是忍不住,有些担心道:“临夏,你怎么了?”

临夏:“没事,昨天晚上没睡好罢了,不陪娘娘聊天了,我眯会儿。”

德妃想说什么,看她闭上了眼睛,也不做声了。

静心庵并不远,半日不到的光景,车队便已经到了山脚下。

石阶休憩的十分平整,从磨的光滑阶面来看,此处果然是香火旺盛。

再往上,马车是行不了了。

但是这群尊贵的女人,自是不可能徒步登山。

早有十多成软轿等着了。

阶梯狭窄,并行能容四个人。

抬轿将将只够一轿通行。

虽说这次出宫,规矩不及上次狩猎多。

该遵守的,还是得遵守。

是以,皇后之后,第二个上轿的便是德妃。

临夏轿子,在第六乘,同德妃隔了距离,自然也说不上话了。

仪仗队开着路,两边侍卫把守,早三天就已经清唱过的观音山,路边见不着半个平头百姓。

前几日,下了晚冬一场缠绵细雨,加之气温回暖,路边已经有些草皮,冒了新绿。

些许耐寒争春的树木,也吐了新蕊。

虽然只有那一两点绿,看着也算是生气盎然。

行了不多久,就可看到一处瀑布,因为前几日的雨,如今也并非全然枯竭,淌着几股细流,水势不大,瞧不出瀑布的霸气来,倒像是小溪沟。

此后每间隔一阵,便是一条小溪沟瀑布。

直到五处过后,稍微探头,前面白墙黑瓦的庵堂,能看到的屋尖尖了。

和临夏想象中的庵堂差不多。

烟火之中,透着点凡尘俗气。

凡尘俗气之中,又透着点高深之境。

那凡尘俗气,自然是让你带来,有人出入的地方,摆脱不了的便是世俗。

至于那高深之境,便是任何佛寺庵堂所自备。

神仙住的地方,多少是庄严肃穆的。

一群上了岁数,身着青灰色法衣的姑子,早迎候在那。

佛门之人,见到皇门中人,也是少不得恭顺行礼那套的。

为首的是静心庵的师太,法号慧圆。

见礼后,便是参观。

临夏有种,跟了个旅游团的感觉。

显然,是顶级豪华那种。

几座供奉大殿,一一转完,按照旅游团套路,玩完了,就是吃。

果不其然,素斋一顿,对于这些吃惯了山珍海味的女人来说,也算是洗胃了。

无人挑剔不好,毕竟谁敢啊。

今日出来,可是为太后祈福斋戒的。

斋戒斋戒,这七日,就是别想碰的半分荤腥了。

临夏本来一路,没什么精神,独独对这顿素斋,抱着点兴趣。

结果一吃,不怪隔壁易妃,眉头皱成那样了。

真不怎么好吃。

失望。

玩了,吃了,便是睡了。

这一行人,得要住上七日,一个院子容不下,分了三个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