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第一姝 > 第610章 套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欣然跟着来人上了马车。

待马车停下来,他才察觉不对。马车行走的时间不对,方向也不对,这段路程根本到不了安阳侯府。

一下车果然看到此处不是他想象中的皇城,而是同行的铺子外头。

马大夫的面皮僵了僵,再看医馆门前站着的怀仁堂家的伙计带着示警的神色,恨不得转头回去。

但是惧于安阳侯府的权势,没有敢,硬着头皮进了医馆的门。

此时大夫这行当跟读书人一样,也是稀缺资源。

同时还讲究一个排资论辈,尊卑有别的风气既跟如今的阶级区分有关,又跟医术高低挂钩。

实际也不单单是大夫这一行当,百行百业皆如此。

时人对大到秘方、独家技艺,小到普通手艺,皆敝帚自珍,一般都是父子相承①。

就是对外收徒弟,也条件苛刻。

学徒的前几年,在师傅家过的日子堪称猪狗不如,洗衣服做饭带孩子,什么活都干,就是不让干跟手艺有关的活,只能自己偷看偷学。

学成以后也不是就完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要一辈子尊重孝敬师傅,不然就是欺师灭祖。

如此严格的排资论辈尊卑有序之下,自学成才没有传承的医者只能去做走街串巷的铃医,俗称游方郎中②。

时人结亲又讲究门当户对,大家身份相同,大都成为姻亲。

加之平日里还会互相调剂药材,来往也频繁。

这样的背景之下,一个地方的大夫基本都是亲戚、朋友、师徒……。

马先生得了怀仁堂伙计眼睛都快立睖起来,脸都变形了的警示,又看到自他进门都没看到怀仁堂的大夫们和掌柜,就知道事情糟糕,安阳侯府定然是没请到名医,把他拉了来顶缸呢。

他就说嘛,去请他的人怎么这么殷勤,言辞间客气不说,也没有了素日里的倨傲。

虽然没猜到以安阳侯和安定侯双侯府的权势怎么会请不到大夫,也猜到其中定有隐情。

暗暗盘算着该如何脱身。

在没有补血和抗生素的时代,伤科的死亡率居高不下。

生老病死是命运最公正的裁决。

在不可抗力面前不会因为身份的尊贵卑贱,有不同的判决结果。

大夫能做的都尽力以后,剩下的就只能听天命。

达官贵人和贩夫走卒都一样,谁都不能免俗。

作为伤科大夫,马先生已经见惯了生死,也见惯了底层百姓面对命运的认命,和家有余财者的歇斯底里。

大家都畏死而慕生,但有的人无能为力之时能坦然面对生死,有人不能。

大多数不能看开的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迁怒于为他诊治的大夫。

越是有钱有势的人越是怕死,偏偏这样的人又掌握着别人的生死,最是麻烦。

古往今来,医者这一行当都是高危行当,此时更甚。

不过马先生经历还算丰富,总结有一套避开麻烦的经验。

就在他提高警惕,随时准备见机行事的当口,就听到屋内传来一个妇人嘶哑的声音。

“你们不如直接去街上拉个游方郎中来给我儿诊治好了,这姓马的是什么东西,把我儿治坏了他赔得起吗?”

声音嘶哑中带着高亢,又几分蛮横,又有几分歇斯底里。

把门外的马先生吓得心里一咯噔,暗呼:苦也!还没开始看病呢,患者家属就准备好了要找麻烦了,最坏的情形不过如是。

注①:古代技艺都是子承父业,世代相传,这种敝帚自珍的做法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技艺容易失传,使得许多秘方传承遗失在历史长河中;益处也有,有益于技艺的创新和品质保证,不会出现看到有利可图大家一窝蜂都蜂拥而至,恶性竞争,降低成本降低品质,败坏口碑,把高端品硬生生弄成大路货的情形。

注②:游方郎中的形象,左手持幡,上书“包治百病”“妙手回春”“专治疑难杂症”等字样,右手持虎撑,虎撑也叫串铃,边走边摇,肩膀上搭着布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