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重生之特大城市 > 第100章 互联网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次送别中野后,就等着他回去后发邀请函来去办理签证,签证下来之前陆泽就暂时不考虑漫画版权的事情了。去霓虹还是要和妈妈一起去,谁让他还未成年只有10岁呢。

除了漫画,下一个要解决的是Linux0.01版本操作系统上传到美国论坛的问题。

Linux的诞生离不开UNIX操作系统、MINIX操作系统、POSIX标准,它在吸收了MINIX精华的基础上,利用UNIX的核心,去除繁杂的核心程序,基于POSIX标准,改写成适用于一般计算机的x86系统。

然后加入GNU计划,利用Internet网络逐渐完善发展壮大。

他的原作者Linus Torvalds现在还是荷兰的一名高中生,等到大学二年级才会创造出Linux。

陆泽提前2年把它弄了出来,但是等程序编好后,他才发现把源代码上传到互联网上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现在国内的互联网络还没建设,更别提连接到国际互联网了。一穷二白可以说就是现在的现状,中国向世界银行贷款申请的项目到现在还没有通过验证。

说是国际互联网,其实就是美国主导的以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连接起来的互联网。

当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在全美国建立了6个超级计算机中心,连接这结果中心的主干网络叫NSFNET,原本是为了超级计算机中心之间实现资源共享。

NSFNET采取的是一种具有三级层次结构的广域网络,整个网络系统由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组成。各大学的主机可连接到本校的校园网,校园网可就近连接到地区网,每个地区网又连接到主干网,主干网再通过高速通信线路与NSFNET连接。

这样一来,学校中的任一主机可以通过NSFNET来访问任何一个超级计算机中心,实现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后来,NSFNET所覆盖的范围逐渐扩大到全美的大学和科研机构,NSFNET就成了美国乃至世界Internet的基础。

当美国在发展NSFNET的时候,其他一些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也在建设自己的广域网络,这些网络都是和NSFNET兼容的,它们最终构成Internet在各地的基础。后来,这些网络逐渐连接到Internet上,从而构成了未来的世界范围内的互连网络。

因为美国从60年代就开始建设了,互联网上的资源和节点比欧洲和RB的要多得多。自从军用转民用后发展的速度就更快了。

陆泽原本是打算在霓虹的互联网上登上美国的互联网,可惜一查资料才发现,霓虹现在也还没接入到美国的NSFNET互联网呢,这下就有点麻烦了。虽然今年之内会连上,但是具体什么时候陆泽还不确定。

去年开始,其他国家陆续接入美国互联网,形成了国际互联网,去年加入的国家有7个,分别是加拿大(CA)、丹麦(DK)、芬兰(FI)、法国(FR)、冰岛(IC)、挪威(NO)、瑞典(SE),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顶级域名。

今年将有10个国家加入,霓虹就在其中,Linus Torvalds所在的荷兰也在今年加入,因此Linus Torvalds才能在荷兰的大学向美国的网友分享自己的系统。

中国直到94年才加入国际互联网,算是非常的晚了。美国接口开放了1年,才开始筹备建设,而不像别的国家本身已经建设好自己的互联网,只是等着接入而已。

陆泽知道中国的第一个网络是“NCFC”,“NCFC”(中国国家计算机与网络设施,The National Computing and Networking Facility of China)项目今年8月26日会通过国家计委组织的世界银行贷款“NCFC”项目论证评标组的论证,中国科学院被确定为该项目的实施单位。今年11月会成立NCFC设计组。这项工程的经费只有7000万人民币。这是相当少的经费。

“NCFC”是国内第一个示范网络。现在国内没有任何类似网络,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没有地方可以请教,国外的许多设备、技术价格昂贵,加之巴统的禁运令和课题经费有限,不可能全部购置外国设备,即便是买来的外国设备,还存在某些技术不公开的问题,加上为了节省经费和考虑到日后维护经验的积累等问题,设备的测试、调试还要由科研人员自行完成。

这个项目实施起来非常的困难,但是中国面对困难从来都是迎难而上的,用计算器和算盘都能造出原子弹,何况是基础网络设备,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陆泽很想帮助一起建设基础网络,这样他也能早点实现家庭上网,不过现在的资金不足,还要再等待一段时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