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考察的时候格外地仔细,很多问题都要问到。
他是干过厂子的,厂子里的事情他都知道,对方想要隐瞒和掩盖一些事情是逃不过他的双眼的。
想要故意抬高收购价格更是不可能。
他看好的第一家服装厂名字叫耀华制衣厂,员工200多人,主要生产的是成衣,机器设备还比较新,但是做出的衣服款式并不受市场欢迎,仓库都快堆满了。
这家工厂规模算是中小型的服装厂,比他之前管理的衬衫厂要小得多。他最高时候可是管过1000多人的。
步兴生并不只看中了一家,而是看中了三家,第二家名字叫福鑫制衣,这家厂的规模更大一点,员工有500多人,设备数量也比较多,但实际上班的只有300多人,工资还欠发了两个月,仓库的成品倒是积压的不多,但是通过走访知道,成品很多都被拿去给员工自己卖抵工资了。
第三家厂的名字叫明丰鞋业,是专做鞋子的,不是运动鞋,而是普通的鞋子。员工只有100多人,经营状况和耀华制衣厂差不多,产品积压卖不出去。
他将三家的情况作成了报告向陈美珍做了汇报。
虽然是汇报给陈美珍,但是看报告的却是陆泽,他也知道陆泽才能看得懂那报告。
开会商谈的时候,陆泽给出了的意见出乎了他的意料。
“我决定三家公司全部都一起收购!”
陆泽的决定让步兴生非常吃惊,这是有多大的胃口啊。
步兴生不知道美珍公司究竟有多少资金可以用来收购,但是他估计收购其中的任何一家都花费不了多少,员工的补偿算上也没多少钱,主要花钱的地方是新产线和新设备的购买,还有员工的培训。
没想到陆泽的决定却是一下收购三家。
“是不是如果我看中5家工厂,你也会收购5家啊?”步兴生笑着对陆泽说道。
“是的,您能看中的企业肯定是有可取之处的。”
“我只是收购公司,并不是连地皮也一起购买。”
也许没有足够的钱连土地使用权也买下,但是一旦买下破产的公司,政府会给出优惠的,即使是先付租金也行。
一百亩的地,现在很便宜也需要近千万才能拿下,再过几年还会更贵,他现在还买不起地皮,但是上面的工厂却能买得起。
陆泽之所以要一次性将这三家企业都拿下,是因为LINING公司面对的是全国的市场,虽然是细分的体育用品市场,但是随着明年亚运会的召开,全面健身的概念被普及,运动服、运动鞋的销量会大增。
等到销量大增没有产品的时候再扩大生产线就迟了,他也不想学习后人的“饥饿营销”,没有产品还要在那卖期货。
公司发展需要时间,产品成为着名产品也需要时间,国内这么大的市场,开拓起来是需要时间的。而他缺的最多的就是时间。
因此,他要让LINING品牌一炮而红,让李柠和步兴生再次回到聚光灯下,扩大他们的影响力。
他要让LINING牌的专卖店开遍全国各大城市。
留给他聚集财富的时间不多了,他要在封锁前尽可能地积攒大量的资金应对。
他知道再过两年,中国北方的苏盟就会开始解体,由一个超级大国分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和摩尔多瓦。
这个国家的解体会产生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苏盟解体作为20世纪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其作为与1917年十月革命一样对世界影响深远。由此苏盟解体引起了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高度关注。
要知道在今年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和研究苏盟的专家都不认为它会解体,包括时任美国总统的西方国家领导人与学者都对苏盟在一夜之间解体感到意外,西方当时并不希望苏盟解体,美国CIA还对此召开了多次的紧急会议,美国国务卿还专门带领代表团到莫斯科实地了解事态的发展。
但苏盟各加盟共和国与首都莫斯科等苏盟各城市的民众对苏盟在一夜之间就不复存在的结果却表现得异常的平静。就像早就知道会发生一样,所有的党员一夜之前成了无党人士都没有人去游行抗议。
中国无法早点加入国际互联网也是因为收到苏盟解体的影响,因为社会体制一样,既然苏盟会解体,那么西方国家预测拥有相同体制的中国可能也会在几年后跟着解体,因为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都自动解体了,这是制度上的缺陷。
苏盟解体后,西方国家开始了对国内的制裁,基本上所有的外资都撤离了,很多的基础项目投资都瘫痪了,但是中国靠自己的方法挺过去了。
一直到1994年后,西方发现中国竟然没有任何解体的征兆,于是外资又重新开始进入中国,因为他们不舍得放弃中国巨大的市场。
国际互联网也是在这一年同意中国加入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