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冉魏霸业 > 第150章 让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于是,立共公小儿子成,是为宋平公!

这也算是弑兄篡位的一种,不过是族兄族弟的关系。

接下来是宋元公,宋元公在位期间爆发过内乱,不过被平定了。

随后是宋景公,景公没有子嗣,所以立了侄孙子德为储君。

子德为宋国第二十九任君主,宋元公曾孙,公子褍秦之孙,公孙周之子,宋景公之养子。宋景公无子,以公孙周之子继之。

子德就是宋后昭公!

这个子德不简单,在位65年,古往今来有多少君主能一决高下?

子德之后,宋悼公立。这厮估计是被俘虏杀害的,故而谥号“悼”。

然后其子宋休公子田立。子田后,昏庸的宋桓侯子辟兵上位了。

弑兄篡位的戏码再次上演!

这一期间,发生了戴氏取宋的事件。

戴氏取宋,亦作戴氏代宋,是指战国中期宋国的权臣、宋戴公在400多年后的后人子剔成废掉宋桓侯而自立的事件。

宋戴公的后人以“戴”为氏,所以这件事被称为“戴氏取宋”。

由于子剔成是宋戴公的后人,所以在《史记》未写被篡夺君位,但这事件却有在《竹书纪年》记载。

子剔成后,又是弑兄篡位的戏码,始作俑者便是“射天鞭地”的宋王偃(详见《桀宋》,作者君的另一本小说,以此人为猪脚)!

至于吴王余祭的事情,则是广为流传的,只不过形象上比自诩为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宋国好太多了。

吴王寿梦有四个杰出的儿子,都颇有上古君子之风。

长子诸樊、次子余祭、三子余昧、四子季札。

寿梦挂了之后,长子诸樊继位。

吴王诸樊在攻打楚国附庸国巢国时,中箭身亡,时年48岁。值得一提的是,诸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战死沙场的王国元首。

吴王诸樊死后,遗命将王位传给次弟余祭,想依次相传,定要将国家交给季札才罢休,以满足父亲吴王寿梦的遗愿,并褒奖季札的节义。

继位的是余祭,吴国称王以来的第三位王。

余祭死得挺惨的,最后被一个越国的俘虏杀死了。

按照遗命,其弟余昧继位。

前527年,夷昧去世,欲传弟季札,不受,遂传子僚,即吴王僚。

石虎摸着胡子,作思索之状道:“那吴王余祭又是为何?”

“吴国,其祖先是周朝的泰伯,曾经被孔子赞美为‘至德’之人。泰伯本是周朝王位继承人,但父亲太王,有意传位给幼子季历以及孙子昌。于是泰伯就主动把王位让了出来,自己则以采药为名,逃到荒芜的荆蛮之地,建立了吴国!”

石闵侃侃而谈道:“数代后,寿梦继承了吴国王位。他的四个儿子当中,以四子季札最有德行,所以寿梦一直有意要传位给他。季札的兄长也都特别疼爱他,认为季札的德行才干,最足以继承王位,所以都争相拥戴他即位。但是季札不肯受位,坚持把王位让给哥哥。”

闻言,石虎微微颔首道:“这倒是一个有德行的国家,有德行的兄弟。兄谦弟恭,说的应该就是他们了吧?”

“是的。大王,事实上正是如此。”石闵作揖道,“寿梦之后,其子诸樊、余祭、余昧皆为吴王,本来余昧在去世前,想将吴国交付给季札的。”

“噢?那季札接受了吗?”石虎倍感兴趣。

“没有。”

石闵摇了摇头道:“季札乃是上古圣贤也。哥哥诸樊觉得自己的德能,远在季札之下,一心想把持国的重任托付给他,但被季札婉言谢绝了。”

“季札言道:曹国之人想拥立贤能的子臧为国君,来取代无德的曹王,但被子臧所拒绝。为了坚守臣民应有的忠义,并打消国人拥立的念头,子臧离开曹国,奔走到了宋,使曹国的君主,仍然得以在位执政。子臧谦恭无争的美德,被人们赞美为能守节的盛德之人。前贤的殷鉴历历在心,国君的尊位,哪里是我季札所希求的呢?虽然我无德,但祈求追比贤圣,则是念念在心啊。”

“季札的厚德感动了吴国之人,他们如同众星拱月般,一心想要拥戴季札为王。不得已之下,季札退隐于山水之间,成日躬耕劳作,以表明他坚定的志节,才彻底打消了吴人的这个念头。”

石虎闻言,不禁瞠目结舌地道:“这世上当真有对君主之位不屑一顾的人?”

“大王,季札是一个坦荡荡的君子。臣虽然不敢自比季札,但是心向往之!兄终弟及,尚且是取祸之道,更何况大王如今要放着诸公子不立,立臣这个养孙为储君呢?所以,此事还请大王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