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款车张彦明是真花了心思的,光是画就断断续续的搞了小一个月,各种细节都表现的很精细。
“这个要单独铺生产线,我马上安排。”王主任看着图纸点头。
园区里的事情他做主,各方面完备后交给张厂长。
“我马上安排把油模弄出来,让他们出数据。这车漂亮。生产上应该没什么问题,咱们的技术储备足够,就是按彦明你这个打算,怕是产量是个问题。”
“慢慢来,我要求的是质量和性能,其他的都不急。包括咱们的量产车型,我再说一句,我宁可停产,也不凑和,你们明白吧?”
“发动机怎么解决?暂时来说,咱们的发动机支撑不起这两款车。”
“咱们的发动机能支撑起什么?”
“呃……目前微货和卡车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不是在开玩笑,这边的发动机是自家生产的,不是引进,不是组装,也不需要给谁交钱支付生产许可费和专利费用。
动力车间是整个汽车厂最先开始形成生产能力的部门,老厂的拆撤并没有影响它的运转,反而不断的强化扩大,不断的添设备添人员。
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从泉城和临安过来的人员及技术,已经完成了几款达到量产标准的发动机设计完善工作,已经能够满足微货和卡车的生产要求。
接下来,随着几个研究所,研发中心的建立,几大国际平台技术的交互,完成轿车发动机的设计工作应该也是指日可待。
当然,这里指的是普通家用轿车,想达到豪华用车标准,即使手握诸多平台和专利,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