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回到大明写小说 > 第189章 消息传到京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朱高炽才到了遵化之时,朱允炆那里便已经收到了朱棣谋反的消息。

说起来朱棣已经算是连克四城了,朱允炆那里好歹也是能收到一些消息的。

那些传递消息的兵丁即便是累死自己累死马匹也得以最快的速度把消息传递到京师才行的。

在收到消息之后的朱允炆被吓得不轻,他对那些叔叔辈的藩王们本就心存畏惧,现在实力最强的朱棣亲兵谋反了,他从内心之中还真就是有些畏惧。

立即便招呼了太监去召集了文武大臣们商议。

在派出太监召集文武大臣之时,有些焦躁不安的来回的踱着步,走了几步之后,对着那个朱元璋留下的老太监开口问道:“皇爷爷若是碰到此事,他老人家会如何处理?”

那老太监听了朱允炆之言之后,毕恭毕敬的回道:“绞。”

良久,朱允炆才又问道:“父亲若遇此事又该如何处置?”

那老太监在朱允炆面前完全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了,又是毕恭毕敬的回道:“先太子殿下仁慈,他若是遇到此事必然会安抚为主,先太子殿下仁慈之外还有果决,安抚若是不成依旧还是会绞的。”

对那老太监之言朱允炆明显是听进去了,不久又问道:“朕又该如何处置?”

那老太监代替朱元璋做了决断,又代替朱标做了决断,轮到替朱允炆做决断之时却是并没有贸然开口。

“陛下不是先皇,也不是先太子,必然有自己的决断,奴婢不敢贸然开口。”

这个老太监是朱元璋留下来的,对这个老太监朱允炆是绝对尊敬,也是绝对信任的。

听了老太监所言后,朱允炆开始紧张的情绪也缓解了。

其实这个老太监说的也是特别正确的,朱允炆不是朱元璋更不是朱标,他们二人若是还在的话,天下藩王又怎敢起兵,即便在朱元璋和朱标手里开始了削藩之策损害了各藩王的利益,也绝对没有一个藩王敢于贸然起兵的。

朱允炆有旨意,文武大臣们立即便赶到了奉天殿聚齐了。

朱允炆的突然召见,就是时长跟在朱允炆身边的黄子澄等人都不知晓被突然召集是所为了何事。

四五日的时间,朱允炆那里能收到消息已经算是极为快速的了。

在文武大臣到了之后,朱允炆也没等他们行礼,便率先开口道:“各位爱卿,朕在此时召集各位前来,是有一不好的消息要告知各位的,燕王朱棣起兵了,朕所接到的消息已是夺下了九门了...”

朱允炆的话还未讲完,下面的文武百官们便已经炸开了锅,朱棣反了,与他们所有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在这些大臣们叽叽喳喳讨论了半天之后,朱允炆才继续开口,道:“朱棣发布讨贼檄文,以清君侧之名靖难骑兵,张昺,谢贵二人因不屈被杀,参政武贵已被任命为北平的布政使了,北平乃是我大明国土,怎能由他来任命。”

朱允炆也算是个好皇帝了,在如此局面之下,面对下面吵吵嚷嚷的大臣仍旧还能给大臣们一个争辩的机会已经是极为不易了。

朱允炆的话才刚说完,齐泰便率先开口道:“陛下,现如今朱棣已经反了,便就得商讨如何应对之法了,现如今再说其他的已是无意了。”

齐泰等人能得到朱允炆的重用也不是没有缘由的,现在朱允炆想要考虑的问题也不过是对朱棣的起兵该做如何应对。

“来,各位都看看朱棣的讨贼檄文,对了,还有朱棣和武贵的奏折。”朱允炆在冷静下来之后,已不再像以前那般气急败坏了,心平气和的把那些东西全部交于了身旁的太监,命他们把这些东西传给下面的大臣们。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在朝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这些东西递下去之后率先拿给的便是他们三人。

黄子澄和齐泰二人被朱棣称为了讨贼之中的一员,他们是堂堂的朝廷大臣,正统出身,却被朱棣污蔑为了祸国的贼人,这让他们心中能舒服了吗?

其他的那些大臣看到朱棣的这份讨贼檄文纷纷都不经意的飘向了他们二人,黄子澄和齐泰开始之时还有些生气,后来便也算是想开了,对于那些偷偷瞟到身上的眼神也就当做没有看到一般。

朱棣的讨贼檄文,包括奏折在朝堂之上的那些大臣手中转悠了一圈之后,立即便有人率先开口了,道:“臣认为,现如今的当务之急还是应当以安抚为主,先皇三十余年的治国才造就了如今的大明,若是贸然开战的话,朝廷国库必然空虚,黎民百姓必然受苦,燕王也为皇家子孙,与燕王开战必是得不偿失之事。”

朱允炆立即开口问道:“你说第一步该如何办?”

那大臣立即便回道:“应当安抚才是,臣夏元吉愿往北平做使劝燕王尽快休兵,燕王若是能够答应休兵,那大明百姓便可避免了兵戈之祸。”

夏元吉是朱棣一朝有名的户部尚书,是朱棣的钱袋子,帮着他把朝廷的钱粮管理的是井井有条的,正是因为夏元吉的恪尽职守,才能保证了郑和的六下西洋,也才能使得北平的都城修建起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