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回到大明写小说 > 第436章 工部宋礼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棣乃是马背上的皇帝,也并非那种小肚鸡肠之人,在这些事情之上计较并不深,更何况,朱棣也已经习惯秦光远的脾气了,一向不都是胆大妄为吗?

尚从竖起大拇指,有些羡慕的道:“新城伯果然厉害。”

秦光远是在疲乏的很,也不愿再与尚从寒暄下去了,道:“你们两个若没事的话,便回去吧,我真是得回去睡了。”

秦光远才刚走出两步,便被尚从又拉住了。

“光远,还有个事情,朝廷准备组建新的特务机构,你直销吗?”

这个事情之上,秦光远还真是一无所知,昨日他还在暖阁之中见到过朱棣,却是没听朱棣说这个事情。

秦光远颇为诧异的摇头问道:“这个事情我倒是不知晓,你们听到什么风声了。”

尚从接着回道:“这个也不算是小道消息的坊间传言了,朝廷已明确有了旨意,建东厂,由宦官充任,与锦衣卫职能相同,但互不统属,都直接对皇帝负责,现街面之上已多了不少宦官。”

这样的事情若不是朝廷明面之上有了旨意,尚从他也是不可能知晓的。

秦光远颇为诧异问道:“东厂都督是郑和?”

尚从点头,道:“好像就是这个人!”

秦光远嘀咕道:“怪不得今早没见他的人。”

秦光远是不赞成朱棣组建东厂,但,很明显在这个事情之上,朱棣是下定主意了。

锦衣卫本就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但锦衣卫上到指挥使下到力士,那都是洪武朝的老人,对他们,着实是很难相信。

现如今,朝廷之上的很多官员又都归了乡,光是靠锦衣卫监察,着实是很难相信,既如此的话,那就只能再创一个东厂,两下相制衡了。

朱棣没再这个事情之上征求秦光远的意见,也没把这个事情交给他,秦光远反倒是很高兴。

像这种刺探大臣百姓情报之事,本就是得罪人的事情,且有很多事情是上不了台面的。

秦光远一笑,道:“郑和是个公正之人,比纪纲强多了,有郑和麾下的东厂在,纪纲他也不敢为所欲为,你们碰到与东厂牵扯之事,对,郑和可是一根筋,只要在不损害朝廷利益的前提之下,他多多少少的是会给我些面子的。”

尚从也不过是一个安安分分的商贾之子,与东厂,锦衣卫牵扯上关系可能性还是很小的,今日前来询问秦光远也不过是顺嘴的好奇罢了,根本就没有任何其他心思的。

普通一辈子的愿望便是安分过日子,少与衙门打交道。

尚从拱手道:“多谢新城伯了,新城伯去睡,我与何志便先告辞了,别忘了,有时间的话咱一块喝酒。”

就在秦光远回去睡觉之后,户部的那些大臣们便也都到了官署,卢乡脾气虽说耿直一些,得罪人的事情也经常干,但毕竟年纪在那里,户部的那些官员也多少会给些面子的。

夏元吉资历虽浅,但毕竟也是尚书,他说话也是有些作用。

夏元吉曾当过朱允炆的使者,前往北平与朱棣做过谈判,因为此时,也有人说出来夏元吉能够这么快被提拔为尚书,只因为与朱棣一早就达成了不可告人的目的。

官场之上本就是没有永恒的朋友,有人此言一经出口便有人传了出去,传来传去的,自是很快便传到了夏元吉的耳朵之中。

夏元吉幸好也不是那种斤斤计较之人,倒是也没因此事斥责过本部的同僚,但他早就下定决心,要拿户部之事办成,好堵那些人的悠悠之口。

这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夏元吉直接开口道:“新城伯本官与卢侍郎一道重新整理了户部账目,即便是不熟悉之人也可尽早的查明任何一栏账目。”

卢乡附和道:“各位同僚既留了下来,便希望各位能够尽忠职责,新城伯一夜未眠,先为户部整理了账目,可见我户部砸朝中那是重中之重,定要在短时间之内达到高效运转,夏尚书,开始吧,先把重新整理账目与各位同僚明确讲解一下。”

夏元吉敢以身犯险前往北平说服朱棣,那必然不是凡人,肯定是有几分本事的,户部衙门在他手里必然是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事实证明,官员少了,减轻了冗官的问题,办事效率反而是高了很多。

六部的那些衙门虽说互不统属,但在很多政务之上却是相交的,户部的效率提升了,其他几部反倒是跟不上步骤了。

其他几部的尚书可是深刻知晓的,他们协同不好本部之事,那可是很容易被免职的。

能够混到六部尚书,那可是不容易的很。

最先找到夏元吉请教的便是工部尚书,宋礼。

宋礼也算是干吏了,先后做过山西和陕西按察司佥事,又在刑部,礼部和户部供过职。

宋礼一见夏元吉便直接了当的问道:“夏尚书,今日来找你,是想想你求问一件事情,为何你户部能在今日一日时间便如此迅速的处理了衙中公务,有何诀窍?”

夏元吉笑呵呵的道:“宋尚书先莫要着急,宋尚书可否接到陛下让新城伯在十五日之内恢复各部门运转的旨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