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北地直播间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开门红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以往的直播,观众们并没有看到传统的单独捕鱼。

去年开春的时候,陈大力刚回来,开直播还是在几天以后,没几天就到了五月份禁渔期。

不过他不是没跟着出海,那时候下旬是村民集体作业的时间,而且出了一次海,刚回来身体还很虚弱的陈大力直接被海风吹的倒下了。

再来是八九月份鲑鱼的季节,那时候同样是村民集体捕捞,没有单独出去作业过。

所以观众们是真的没有看过那种类似传统小渔村,一家两口乘坐一条渔船出海捕鱼的画面。

现在很多视频网站上,都有一些专门靠着赶海或者清塘为内容的发布者,在海边的是数量最多的,有九成以上都是。

这些视频作者大多是赶海抓螃蟹,见到有什么螺也会收几个,或者有冲到海岸边还能吃的死鱼。

也有一些是在礁石边清理退潮后留在礁石坑里的海水,收取那些没有困在坑里的海产品。

只有极少数的人,是真正的渔民,会偶尔有一两期,是坐船出海的内容。

视频经过剪辑编辑,观众们其实对一艘小船出海捕鱼到底是什么样的并不了解,就只是知道可能洒下网在海上等了好几个小时然后收网。

流程跟陈大力之前直播过的集体捕捞没有区别,但也有很大不一样的地方。

集体捕捞那是判断出鱼群,然后下一张大网把鱼群全都围住,单独出去作业肯定没办法这样操作。

只能判断出哪里有鱼,下一张小网,期待能有鱼落入网中。

之所以不敢下大网,一个是渔船小装不开,再一个拉不上来,害怕渔网里鱼太多,会让船翻掉。

这也是为什么,村民们都比较喜欢集体出去作业,对单独作业并不是很感冒的原因。

一个人出去干活,在能吃也只能吃那一点。

大伙儿一块出去干活,再大的分量,人多也能吃得下去。

收获的多,自然而来收入也会多,加上村子一贯是按劳平均分配,干得多拿得多,什么都不干,除非是老人,一分钱没有,才会让大家对集体捕捞没有抵触。

基数在那里摆着,再平均分配吧,分到的也比自己干多,更何况多劳多得,干的越多分到的钱也越多。

陈大力是跟着大强的船,周围则是陈爸爸陈妈妈还有刘顺利和他的爸爸,三艘船商量好了一起作业。

来到差不多五六十米水深的地方,判断出潮流方向,三艘船不约而同的按照一定顺序,把网都撒下去。

跟一张大网不同,因为有三张网,所以各自下网的地方有一些距离,防止渔网在还下面因为海流缠绕在一起。

那样解不开的话,只能把网扔了。

既然渔网可能缠在一起,那为什么还要几家在一个区域里呢?

主要是因为三张网的话,可以尽可能多的扩大面积,收获更多的鱼。

比如一个鱼群在海下有二十米宽,比如说,实际什么情况我真不清楚,一张网即便同样是二十米,也不可能把整个鱼群全部包圆。

不说渔网够不够大,鱼在海里可是随意游动的,不是游戏里按照一定路线有轨迹的游动。

鱼群通过这里,可能会正面撞进渔网里,也有很大的概率撞到一部分或者直接绕过去了,这样一来收获不能有保证。

但是三家把网根据流向铺开,那么随着过来的鱼群,就算走的路线再绕,想要完全绕过三张网,概率不大。

如此一来,要么判断错误没有鱼群过来,一点收获都没有,要么鱼群来了,进入三张渔网组成的网墙,全军覆没,大家收获都多。

当然这样的办法最多只能三两家一起操作,人数再多,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那样还不如直接集体作业呢。

总结下来其实不难发现,大家集体作业的时候,是着重在找上面,发现鱼群直接撒网一网打尽。

单独行动则在一个等上面,有大鱼群小船吃不下,有小鱼群又很难判断,只能根据经验和海里的水流情况提前下网,请君入瓮。

从早上祭完海出来,时间是在八点左右,到达预定的海域又花了一个多小时,从下网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个小时,到了下午三点。

这五个小时,包括中午饭,大家都是在船上简单解决的。

说实话,要不是陈大力从网上买了一个信号接收器,就是那种放大收集信号的东西,几个人在船上真的十分无聊。

就算是信号器,接收到的信号也十分差,光直播这五个小时就出现了无数的断线和卡顿情况。

没办法,卫通集团先进的便携式卫星信号接收器不是他能有的,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只能买这种技术落后无数倍的民用接收器。

好在卖家没有忽悠他,确实是能接收到信号,勉强能直播就行。

除此之外,其他人没有信号,没办法刷手机,看新闻,只能简单的玩一些手机上类似消消乐的单机版游戏。

陈妈妈则是拿着缓存好的电视剧在一边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