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摇滚教父 > 第545章 三句话离不开派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巡演进程过半,演出现场的门票,愈发地开始供不应求起来。

根据卡尔-瓦伦丁的反馈,有不少的歌迷,都提出了临时增加演出场次的要求。

然而让罗杰有些惊讶的是,当所有人一起讨论这件事的时候,除了卡尔-瓦伦丁投了弃权票以外,所有人都一致反对。

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比如说安妮纯粹就是嫌麻烦,想偷懒。

但其他人的理由,大多比较正经。

“巡演场次增加,并不仅仅只是临时安排一场演出这么简单。”

汉克从“技术性”的角度,阐述着自己的观点:“这会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比如说演出选址,这就需要与当地政.府和场馆所有方进行谈判。比如说门票销售,这又涉及到我们和票务公司之间的协议。再比如,我们如何在短时间内,让歌迷们知道这场临时增加的演出?这又涉及到宣传方面。而且我必须提醒你们一件事,你们的免签停留时间快到期了,如果需要延长巡演的时间,我建议你们最好提前办理相关的手续。”

胖子也赞同地说道:“如果临时增加巡演场次,会打乱我们的其它计划。我认为,这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就连通过电话会议连线的西奥多,也提出了明确的反对。

“既然大家都反对,那就算了。”

罗杰也没有坚持自己的意见,歌迷们的需求确实值得重视,但汉克和胖子等人的说法确实没错。

贸然增加巡演的场次,不仅仅只是多那么一两场演出的问题,而是会衍生出一系列复杂的情况。

无论是从金钱收益,还是名声收益上来看,这都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明星这个职业,实际上就是把名气、粉丝,当做一种“一般等价物”,作为交易的筹码。

本质上还是做生意,只不过买卖的是自己的名气和粉丝罢了。

“下一个议题是什么来着?”

罗杰感觉自己最近的记忆力好像有些下降,心里想着是不是该多吃点火锅补补脑什么的。

“《福布斯》杂志希望对你们做一个专访。”通过视频电话远程连接的西奥多开口道:“他们打算在今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针对明星收入这个榜单进行一次大的革新。”

在各大“富豪榜”一类的榜单中,《福布斯》统计的榜单算是相对来说比较权威的了,但准确度仍然不算多么的高。

财不露白这样的观点,可不仅仅只是存在于不可描述国度。

《福布斯》只能是根据一些公开的信息,譬如说上市公司的股东名单和股价,来大体推断出一个富豪的资产数字。

但这只是公开的部分,不公开的,除了富豪自己,谁也不知道有多少。

再加上诸如阿布扎比财团这样的石油土豪,可能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福布斯》更加不可能统计的出来。

还有许多股东名单不公开的非上市公司,例如某资产2.25万亿美元的投行……

咳咳……

如果说富豪榜的统计,只是有所疏漏,准确度还算靠谱的话,那么明星富豪榜和明星收入榜,这两大榜单,基本上和盲猜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

明星的很多收入,都是非公开的。

比如说一位电影明星,有时出于宣传需要,可能会公开他的片酬是2000万美元,但除了这2000万美元的基础片酬之外,其它的分成条款却不会对媒体提起。

广告代言、商业赞助等等,其它的收入也大抵如此。

公开出来的,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却是非公开的数字。

《福布斯》又不是IRS,根本不可能查得到每一个明星的所有收入细节。

当然,也有部分明星,会出于宣传考虑,或者是单纯的炫富心理,主动对《福布斯》公开自己的收入。

但问题是,《福布斯》也无法查证,明星自己曝光出来的收入数字是真是假,只能采取一个办法,只要看起来不是太离谱,管你是真是假,我都当真的去统计。

事实上,为了确保各项榜单的准确性,《福布斯》确实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收效却未必有多么的好。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将自己的财富显露在公众面前,尤其是那些底层人出身的明星,往往会走向两个极端,要么特别喜欢炫富,要么就拼命藏着掖着,生怕别人知道自己有钱。

“采访的主题是什么?”

罗杰有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福布斯》希望你们能够披露乐队过去一年里的收入细节。”

这个要求很正常,答不答应姑且不谈,至少是在“合理”的范畴之内。

罗杰刚松了一口气,又听西奥多继续说道:“还有,他们希望你们能够披露唱片业明星的收入构成部分,以作为榜单统计的依据之一。”

罗杰:“……”

如果说前者还可以答应的话,后者,纯粹就是得罪人了。

至少会得罪那些有着“藏富”心理的明星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