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摇滚教父 > 第549章 意想不到的出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败家的念头一闪而过,却并没有真正付诸实施。

第二天一早,罗杰便驱车前往西好莱坞,赴约与杜克-罗森伯格见面。

在电影立项之前,影片的发行方就已经找好了。

只要影片的质量不存在严重的问题,环球将会在年底寻找合适的档期,为《郊区的耶稣》做发行工作。

不得不说,北美的“大娱乐圈产业”,虽然让整个产业链变得一潭死水,但某些情况下,确实是方便了不少“半个圈内人”。

单说好莱坞六大,就有三家,与乐坛有着密切的关系。

索尼-哥伦比亚影业与索尼-贝斯塔曼唱片、华纳兄弟影业与华纳唱片、环球影业与环球唱片……

另外三家之中,华特迪士尼在八十年代也拥有自己的唱片部门,只是后来由于业务重心的调整,主动放弃了乐坛的竞争,将唱片部门解散。

派拉蒙的母公司,传媒巨头维亚康姆旗下,虽然没有一家“真正的大型唱片公司”,却也有MTV音乐电视网和VH1音乐频道,单单只是在美国,这两个频道的订阅用户加起来就超过一亿个家庭。

唯一一个从未涉足过流行乐坛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已经逐渐日暮西山,在罗杰来到这个世界之前,已经被华特迪士尼并购。

咳……扯远了。

总之,依靠着在唱片业内的人脉,在环球唱片的协调之下,乐队从环球影业那里,为《郊区的耶稣》争取了一个还算不错的发行条件。

但任何一家商业巨头都不是慈善机构,在双方的合约中就有明确的规定,只有《郊区的耶稣》质量达到一定的要求,相关的发行协议才会正式生效。

当然,为了保证制片方的利益,关于“影片质量”的评价标准,自然也不会由环球一家说了算。

但不管怎么说,影片的质量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部投资一千多万美元的电影,是否能够进入院线市场。

在正式启动邀请环球方面的审片专家观看样片之前,罗杰必须亲眼看过这部电影,并咨询自己信任的,“好莱坞专业从业人士”的意见。

尤其是后者。

毕竟,罗杰对电影好坏的唯一理解,就是暑期档爆米花,特效精良,场面爽快,对于罗杰来说,就是一部好电影。

至于影片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逻辑是否通顺,谁TM在乎这玩意?

要是按照逻辑通顺来评判一部影片的好坏,票房榜前一百名的电影,最起码有九十部都根本不应该被拍出来!

罗杰只会以爆米花电影的角度来评判一部影片,但《郊区的耶稣》,却是罗杰几乎不怎么看的剧情类文艺片。

虽然杜克-罗森伯格导演一再保证,自己不会将它拍成《肖申克的救赎》那样的“小众经典”,但这部影片的题材,天然就限制了它的类型。

难道要让St.Jimmy提着加特林机枪,与变身外星人的JOS打个天昏地暗?

罗杰脑补了一下,突然觉得,这个主意还真TMD挺爽的!

咳咳……

走进会议室,播放电影的投影设备早已准备好。

杜克导演,剧组的制片人,两男一女三位主演,以及一位许久不见的老朋友,都早已悉数到场,罗杰却是来得最晚的一个。

和剧组众人打过招呼后,罗杰走向会议室的角落,微笑着打招呼道:“嗨,马克,好久不见。”

“是啊,快一年没见面了。”

马克-戈登站起来,和罗杰拥抱了一下,说道:“我们两个大部分时间都在洛杉矶,但是见面的机会却少得可怜。”

“工作忙嘛,你也忙,我也忙,又不在一个圈子,见面的机会少,也是正常的。”

闲聊了几句,罗杰话题一转,问道:“这次让你来帮忙,不会影响你的其它工作吧?”

《后天》和《实习医生格蕾》的制片人,马克-戈登,正是罗杰邀请而来,以“好莱坞专业从业人员”的视角,为《郊区的耶稣》这部影片提出意见的“顾问”。

“《实习医生格蕾》那边,珊达的进步很快,我估计这一季结束之后,这个项目就不再需要我了。”

说起自己即将“失业”的现状,马克-戈登似乎一点都不在意,笑道:“最近我也没有合适的项目,我有一个老朋友,提出了一个灾难片的设想,比《后天》的场面还要大,我正在考虑是否答应他的合作。”

珊达-瑞姆斯虽然只是一个好莱坞的新人,但却是进步神速。

《实习医生格蕾》剧组里,虽然马克-戈登还是名义上的第一制片人,但具体的事务,基本都由珊达一手包揽。

剧组里的所有人都清楚,马克-戈登离开剧组,只是迟早的事。

和电影不同,一部电视剧,并不需要两位或者更多的“主要制片人”。

罗杰本以为,这会导致剧组内产生一些内耗之类的问题,直到决出一个胜者。

但却没想到,马克-戈登竟然是想主动退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