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摇滚教父 > 第683章 局外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量子娱乐】的理念一向是追求双赢,一旦达成合作,我们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

乔尔-李笑着说了一句,隐晦地反驳了金英敏的论点。

从合作的内容来看,这确实是一次双赢。

不同点在于,和SM公司预期中的“打开欧美市场”不同,而是双方联手“深度开发亚洲市场”。

亚洲的市场确实足够大,而且因为不可描述国度的经济正在快速发展的缘故,未来的前景也是非常可观的。

但仅仅只占据亚洲市场,而且还只是部分份额,对SM公司来说,无论是公司发展的野心,还是从抗风险角度来衡量,都有些让人感到稍稍失望。

想了想,金英敏犹豫着试探道:“能不能换一种合作方式,例如将SM公司旗下的明星推广到欧美……”

“如果这件事能轻易做到,贵公司旗下也不会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国际巨星’了。”

乔尔-李刻意在“国际巨星”几个字上加重了语气。

尽管棒子国娱乐业一贯喜欢将自己人吹捧上天,挂上诸如国际巨星、世界级大导演等等的头衔,但金英敏显然还是很理智的,清楚乔尔-李所说的话没错。

事实上,纵观全球的娱乐产业,体育、游戏等等暂且不算,只说流行音乐和影视,具备对全球范围进行文化输出能力的,严格按照地域来划分的话,也仅仅只有三家:好莱坞影视、英国音乐、美国音乐。

后两者,从某种程度来说又可以归类到“英语流行音乐”当中去。

而其它一切的类型,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无论在本土再怎么火爆,也根本走不出去,充其量也就辐射到周边地区。

当然,还是有一些例外的,例如功夫巨星布鲁斯-李(李小龙)之类,即使是美国人,也都认可他“好莱坞顶尖巨星”的身份。

不过这些“例外”全部都出自影视圈,而在音乐方面,却是没有一个“非英语国家”出身的人,能够在欧美跻身一线的,哪怕像张学友这样被封为“歌神”的存在,在海外的主要歌迷也是华裔移民和喜欢华夏文化的少数人。

而更加让金英敏感到尴尬的是,他想遍了所有在欧美取得令人瞩目成就的亚裔明星,但却全部是出自不可描述国度或者岛国,没有一个棒子国出身的。

像是SM公司自己在国内吹捧出来的,诸如宝儿、大腿时代等所谓的“国际巨星”,其影响力也就在东亚地区还算不错,根本没有突破口。

(PS:也可能我孤陋寡闻不太了解韩娱,但是真的想不起来有哪个棒子明星在欧美能勉强达到一线门槛,无论歌手还是演员。鸟叔充其量是个网红,演员最高也就是好莱坞二线。)

这其中的原因说复杂也复杂,但简单点来总结,就是文化排外性和文化输出能力之间的差距。

也可以归结为“历史原因”,使得英语区有很强的对外文化传输能力,而反过来,其它地区想要向英语地区进行“文化输出”,却是连门都进不去。

总体上来讲,无论是音乐还是影视,甚至是游戏,都是英语地区向其它地区进行输出,而从不接受任何的“外来产品”。

再加上另外一个由于“历史原因”而形成的现象:在许多地区,例如亚洲市场上,对于“出口转内销”的明星十分的追捧。

本土明星去欧美走上一圈,找几个名气不错的大牌合作一下,在某些诸如戛纳电影节之类的场合露个脸,炒作一下新闻。

甚至于连合作本身都是捏造出来的假新闻,完全就是蹭热度,这种情况并不罕见。

无论在欧美那边是否遭受冷遇,回到国内之后,往往立刻就摇身一变,成为“国际巨星”。

这种炒作出来的国际巨星水分很大,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一套路在亚洲市场上确实非常的吃香。

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到处蹭红地毯的明星出现了。

在以往,这种出口转内销的模式,往往是个体性的行为。

有些是明星自己主动去尝试,也有的是经纪公司看到机会,主动去推动。

但在过去,这种模式往往都是“个体化”的,而不具备一个普遍性。

金英敏很敏锐地看出,若是能够与【量子娱乐】合作,完全可以批量制造“出口转内销”的“国际巨星”,至少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模式是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盈利前景的。

看到了足够的盈利前景,虽然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的预期,但将SM公司旗下的明星推向欧美市场,本来就只是一个不切实际的幻想,金英敏也没有抱太大的期望。

反而,【量子娱乐】提出的合作模式,更加让金英敏能够感受到这其中的“钱途”。

定了定神,金英敏再次开口问道:“关于‘帮助【量子娱乐】进入亚洲市场’这一条,SM公司具体要做的是什么?”

这是双方合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条款。

既然是合作,自然不可能是【量子娱乐】光付出,好处都给SM公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