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摇滚教父 > 第707章 不可调和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尽管道格-莫里斯强烈地反对,并不惜以辞职的方式来表达抗议,但这并不能影响维旺迪的态度。

尽管维旺迪也和绝大多数多元化的大型集团公司一样,喜欢投资“具备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但对于那些已经注定成为“不良资产”的子公司,维旺迪却是丝毫不会讲半点情面,冷血无比。

就像北方暴雪和雪乐山一样,当维旺迪决定榨干旗下一家子公司最后一丝价值的时候,根本不会在乎这家公司的未来会如何,只在乎它能够在短时间内为自己带来多少利益。

很快,维旺迪的管理层就派出了一支谈判团队,与【量子娱乐】进行接触,就股权置换一事展开谈判。

双方在大的方向上很快达成了一致,都同意以现金加股权的方式完成这一笔交易,但分歧却也不小。

维旺迪希望在交易中尽可能加重“股权置换”的比例,减少现金的比重,同时,对于【量子娱乐】提出的报价也表达了不满,认为环球音乐集团和【量子音乐】的“市值”应该大致相当。

若是按照这样的方案,每百分之一的环球股份,就能换到百分之一的【量子音乐】股份。

再加上维旺迪要求的,现金交易的比例不得高于四分之一,假如按照这样的条件达成协议,维旺迪手中,百分之四十一多一点的环球股份,立刻就会变成百分之三十的【量子音乐】的股份,再加上数十亿美元的现金。

除此之外,维旺迪还拒绝了罗杰提出的,将B类股份加入交易当中的提议,要求在这一笔交易当中,每一股【量子音乐】的股份,都必须是具备完整投票权的A类股份。

同时,对于完成这笔交易之后,维旺迪在【量子音乐】董事会内拥有的席位数量,双方也有很大的分歧。

这样的方案,【量子娱乐】当然是不可能接受的。

如果将乐队四人看做四个不同的个体,并且将四人名下对应的【量子娱乐】股份份额转换成【量子音乐】股份份额,在劳伦斯兄妹入股之后,股份最多的罗杰,手中的股权也没有超过百分之三十。

让维旺迪成为【量子音乐】的第一大股东?

无论是乐队,还是以卢西恩-格兰奇为首的,【量子娱乐】的一众高层,都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提议。

自从北方暴雪和雪乐山两起事件之后,无论是在业内还是圈外,维旺迪的名声实在是不怎么样。

【量子娱乐】又不缺钱,自然不愿意让维旺迪对自家的公司有过多的话语权进行干涉。

维旺迪模式下,从短期来看,对于维旺迪自身确实是有利的。

不断收购一家又一家的优质公司,然后趴在它们身上吸血。

至于因此而引起的内部矛盾、市场竞争能力下降等等一系列问题,维旺迪压根不在乎。

就算这些公司造血能力下降了,大不了一脚踹开,转手卖掉,或者干脆让这家公司破产。

大多数情况下,在这最后的“清算”过程中,维旺迪还可以再赚上一笔。

这种模式对维旺迪来说没有任何的问题,至少,除了名声上的损失之外,维旺迪可以获得实打实的利益。

至于说名声可能会影响长远利益这一点,可能的变数太多了,并不总是会生效,事实上,如果将“最赚钱的企业”排一个排行榜,榜单前列的公司,在其所在的领域内,名声大多好不到哪去。

但对于被维旺迪投资入股的那些小公司而言,却很容易演变成一场灾难。

在能够持续盈利,或者至少持续推高股价的时候倒还没什么,维旺迪不但很少干涉子公司的经营,同时还会提供必要的资金以及渠道资源,例如几年前的环球音乐集团。

但一旦面临困境,尤其是看上去比较麻烦的困境,维旺迪的第一选择绝对不是出手帮忙,而是抽身走人!

这,就会导致这些被维旺迪投资的公司,并没有得到一个真正有力的靠山,反而会极大的降低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原本能够渡过的难关,结果因为母公司抛售股份套现的动作引起其它投资者的不安,只能走向破产,这种例子,在维旺迪过去十多年的并购史上是很常见的,最着名的莫过于雪乐山。

或许有人要问了,既然维旺迪是一个这么差劲的投资者,那些公司为什么还要接受维旺迪的投资,并让出至关重要的话语权?

原因很简单,就像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幸运的那个一样。

每一家公司,都认为自己会是下一个环球音乐集团,而不是被无情抛弃的雪乐山。

——尽管现在环球也到了即将被维旺迪抛弃的时候。

而且,像【量子音乐】这样,一路走来,极少出现资金上的困境的公司,无论在哪一个行业,都是不太常见的。

对于许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却受限于资金,不得不延缓发展脚步的小公司,乃至于已经成型的大公司来说,为了获取急缺的发展资金,也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