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摇滚教父 > 第715章 假期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卢西恩-格兰奇长谈了一番之后,再翻阅了一遍过去几个月内,【量子娱乐】和旗下几家子公司的例行周报、月报,罗杰对于公司上下的运营状况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

由于和环球音乐集团开战所带来的影响,【量子音乐】的市场占有率较之一年前,足足萎缩了四分之一,已经跌破了百分之十五,这个公认的“巨头”标准。

不要小看了这四分之一的损失,这其中不仅仅只是营收、利润等“看得着”的损失,同时失去的,还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存在的东西。

比如品牌形象、品牌价值,乃至于市场对于【量子音乐】的信心等等。

如果说【量子音乐】是一家上市公司,恐怕今年的财报一出来,股价拦腰斩断都是轻的。

好在【量子音乐】并非是一家上市公司,也没有太多的“外来投资者”,倒是不用担心股价的问题。

但其它的损失,却是实实在在的。

可以预见的是,【量子音乐】今年的财务报表一定会很难看。

不过,罗杰对于这一点,倒是不太担心。

和环球这样的巨无霸开战,有损失才是正常的,这些损失完全在预期之内。

至少远远没有超过罗杰或者其它【量子娱乐】高层的底线。

随着双方握手言和,失去的东西很快就可以再夺回来。

毕竟,无论是【量子音乐】,还是环球音乐集团,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大多都是“平白无故”地消耗掉了,而不是被谁虎口夺食给抢走。

想要重新弥补回来,也就更加容易一些。

当然,在这几个月的开战过程中,那些有实力的旁观者,例如索尼和华纳,也并非什么都没有做。

以【量子音乐】旗下损失最大的发行渠道为例。

罗杰不太清楚别的行业的渠道商,尤其是末端的零售商们是如何运作的,但在唱片业里,大多数零售商都不会彻底绑死在某一家公司上,而是同时与多家发行厂牌签订长期的代理销售协议。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在环球音乐集团的收买和威逼之下,有许多的零售渠道商与【量子音乐】解除了合约,这种情况在欧洲市场上尤其严重。

以至于,现在的【量子音乐】,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例如土耳其、乌克兰等等,已经无法将一张专辑的线下销售网络覆盖到每一座城市里。

不过,其中的大多数零售商,仅仅只是解除了现有的代理销售合约,并没有彻底堵死未来再合作的可能。

毕竟,做这一行的目的终归是为了赚钱,如果最后的赢家是【量子音乐】,这些零售商们也没有必要放着钱不赚,死活不和【量子音乐】合作。

当然,大多数人如此,并不意味着每一个零售商都是这样。

比如说,单单只是罗杰知道的,索尼-BMG就通过一些利益或是人情的交换,与两家连锁音像店、一家连锁书店和一家连锁便利店签订了排他性的独家代理合约。

在他们加起来总计超过800家的连锁店里,只会销售由索尼-BMG发行的唱片。

而这四家零售商,都是此前【量子音乐】的合作伙伴。

而在环球音乐集团损失最大的签约歌手方面,根据罗杰所得到的,不完整的统计,总计大约270名与环球音乐集团解除合约的歌手和创作者当中,有162人都选择加入了索尼、华纳,或是其它更次一级的唱片公司。

除此之外,还有大约40人,大约是因为被环球坑怕了,没有与任何一家厂牌签约,而是打算走独立音乐人的路线,其中就包含马克西姆这样的大牌。

哪怕【量子音乐】所做的准备最充分,也肯为了挖人而付出足够的代价,最终挖来的也仅仅只有不到70人。

其中大多还都是只有很少量粉丝的三线歌手,和公司内的星探在街头上随便签下一个新人,并没有任何本质上的区别。。

真正算得上有足够粉丝基础和商业号召力,“签约即可产生盈利”的,包括在双方开战之前就已经草签了协议的蕾哈娜在内,也仅仅只有四个人。

——正是因为这份草签协议的存在,蕾哈娜才不遗余力地推动着数十名明星联合起诉环球黑金的官司,就是为了向【量子音乐】索要更高的待遇。

除了蕾哈娜以外,剩下的三人都是纯粹的流行歌手,单纯按照商业价值来讲,都处于二线顶尖,距离一线还差一些的水准。

……

总体上来讲,在这几个月当中,无论是【量子音乐】,还是环球音乐集团,损失都很大,但却都还在可以忍受的范围之内。

至少对于【量子音乐】来说,这些损失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按照估计,双方眼下这段暂时的休战期不会持续太久,但也短不到哪去。

无论是【量子娱乐】,还是维旺迪,都不希望无休止地“休战”下去,因为这会发生继续开战的可能。

只有通过某种方式,彻底的解决掉这个问题,双方才都能安心下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