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都市 > 摇滚教父 > 第753章 我们不会输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胖子和贾森之间有没有什么“超友谊”关系,也就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乐队依然是沉浸在录音室中,“两耳不闻窗外事”。

【量子音乐】也依然是不断地将乐队正在筹备的《逃离伊甸园》,和新发行不久,还勉强维持在销售高峰期的《Nevermind》专辑联系在一起,不断地试图找出新的宣传热点,将后者不断滑落的热度重新拉升一些。

在这个信息传递极快的年代,有太多的事情在吸引着公众的注意力,想要维持一个商业项目的热度,已经是越来越困难了。

乐队成立至今,才过去短短十一年,但却是几乎亲身经历了“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变化。

最开始的《怪胎》专辑,在一年多,近两年的时间里,销量下滑的曲线都非常的平稳。

而到了现在,《Nevermind》专辑,仅仅只是三个月,单周销量就已经跌落到不足第一周的百分之五。

不过,这张专辑的“使命”已经算是完成了。

在十一月底的感恩节到来之前,《Nevermind》实体专辑的“出货量”突破四千万大关,达到4083万张。

虽然这个数字,并非是乐队成绩最好的一张专辑,但在这个年代,却是足以让任何人感到满意。

事实上,哪怕回到实体唱片最为辉煌的七十到八十年代,四千万张的销量,也足以让哪怕最大牌的超级巨星开上一场盛大的庆功派对。

即便是二十世纪在商业上最成功的披头士乐队,也不是每一张专辑都能拿到这样的销售数字的。

——即便这“只是”出货量,而非零售端销量。

至于说零售端销量……

由于发行的范围太大,即使是发行公司自己,也很难得到确切的数据。

像北美、欧洲的大部分地区,对于发行量和销量统计做的比较完善的地区,统计这些数据的难度还算低。

但像是东欧、亚洲、拉丁美洲这些地方,各个经销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很多时候还存在许多不能放在台面上来说的“交易环节”,这就给销量统计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再加上经销商的数量又多,几乎是不可能统计出一份十分详尽的销量数据,最多也就调查出一个大概。

(注:拉丁美洲指墨西哥以南的美洲地区,包括墨西哥。)

按照【量子音乐】所汇总得到的数据,截止到两周之前,《Nevermind》专辑,在全球,总计在零售端卖出了大约一千九百万张。

哪怕这两周的销量滑落得厉害,将零售端总销量推上两千万大关,也是有很大的可能的。

“零售商进货量四千万,出货量两千万,囤了一半的唱片,难道不会亏钱吗?”

安妮看着这份数据,眼里满是疑惑。

由于美元贬值、物价上涨等因素,【量子音乐】对《Nevermind》专辑的定价也做出了调整。

零售端的售价并没有变,依然维持在《摇滚圣经》系列的“统一零售价”上,平装版CD唱片每套22.99到24.99美元之间。

之所以会有差异,是因为汇率以及关税等方面的因素,依照地区进行定价,这也和绝大多数销往全球的货物一样,税收成本要由消费者来承担。

这个数字,要比绝大多数的专辑都贵不少,但凭借着《摇滚圣经》系列长期以来所建立起的品牌和口碑,至少乐队的大部分粉丝还是认可这个价位,愿意为此掏出钞票的。

但在批发给经销商的售价中,【量子音乐】却是做出了一定的提价,调整到了每套18美元,比最早的15美元贵了百分之二十。

这意味着,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会降低。

要知道,一套专辑的利润,并不仅仅只是批发价和零售价之间的差价,同时还有物流运输、储存、销售环节的诸多成本。

进货价上涨百分之二十,留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可能会下降百分之五十甚至更多。

无论怎么样计算,所有的经销商加在一起,进货四千万张专辑,卖掉其中的一半,以这个价格,怎么算都是要亏本的。

更不要说,在两千万张的零售端销量之中,【量子音乐】自己经营的亚马逊、E-bay等购物网站上的旗舰店,就占去了接近四分之一的销量。

或许其中的一部分经销商会赚钱,但大部分却绝对是在赔钱。

至少,在这样的“计算方式”之下,这个结论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这也是安妮的疑惑所在,既然是赔本,这些经销商为什么要订购这么多的唱片来“囤货”?

“如果所有的唱片都是一样的包装、一样的定价,这样算他们肯定是亏钱的。”

罗杰耸了耸肩,说道:“但是你别忘了,我们卖的可不光是平装版CD。利润最大的地方,在限量版和典藏版的唱片上。”

就以零售端销量来说,两千万的销量中,并非完全都是售价23至25美元的平装版CD。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