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历史 > 重振大明朝 > 第三百九十一章 潼关天险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诱敌深入这种计策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成功的,首先肯定是需要让敌人从自己这里占得一定的便宜,让他觉得自己不过如此,就算是一对一真刀真枪地展开了打,他也完全能够打赢。只有这样,敌人首先才会放下警惕和戒备的心理,不然,敌军又不都是傻子,怎么可能会这么呆呆的走进你预先设好的战场?

但更需要知道的是,想让敌人先占到一定的便宜,那说白了就是己方一定需要付出一些东西——那就是接二连三的几次败仗。可吃败仗这种事情,可是很伤士气的,尤其还是要诈败,那可就更难受了,谁没事愿意干这个,真是吃饱了撑的?

再说了,诈败那也是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因为这种事情一个弄不好,就会由诈败变成了真的溃败。到那个时候,一个收拾不好,可就是要大败亏输,说不定还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陈奇瑜的眼睛在沙盘上不断地徘徊着,心中却是一直在盘算着究竟该怎么去做。作为攻城的一方,要想让守城的一方觉得城外的敌军不堪一击,仅仅靠着几次攻城无果基本上是不会有什么用的。还必须得让他们觉得,就这种兵马,别说眼前的这点了,便是再多来个十万八万的,也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完全不要想着能攻下城池。

而这种活,自己带来的那两万陕西兵是干不了这个事的。当然,不是说干不了,主要还是因为在之后的战斗中,他们将会是自己的主要倚仗,毕竟这些兵马是有实战经验的,对付农民军他们也比较有心得。反观从川北调来的那两万兵,看上去似乎也不错,但那也是要看跟谁相比。跟潼关上的那群起义军一比较,这些兵马也算是“训练有素”,比那些人要强一些。可要是跟自己这些跟农民军血战过的兵一比,那他们可就真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完全没有可比性啊!

因此这样一看,诱敌的任务还是要交给这支川北来的兵马了,毕竟现在纵观全军,可没有比他们更合适的兵马了。不过这也会牵扯到另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必定是要付出不小的伤亡和代价的,自己身为一军主帅,若是这么干了,这些川北的将士们会不会认为这是自己在保存实力,让他们这些“杂牌”先上去消耗,等双方都打得筋疲力尽了,再让人家“嫡系”上来捡便宜。

不过当然了,作为主帅的陈奇瑜自然是有权利发布命令,让哪支兵马打头阵,哪支兵马做预备队的。可他也不能控制下边的将士们发牢骚,甚至对自己阳奉阴违吧?真到了那个时候,他自是可以用主帅的权威处置一批人,可一旦那样做了,那他必定要和这些人离心离德。就算最后能够打赢了,他的这种“消耗异己,保存实力”的名声也一定会传开了去的,那时候他的名声可就也臭了。

陈奇瑜想打赢,想要证明自己,但同样也不想把自己的名声搞臭,他还年轻,还想多立一些功,好能再继续往上升。甚至他觉得只要自己能这么按部就班,再立下功劳,早晚那些阁部大臣也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可若是现在名声臭了,就算能当上内阁首辅,那他以后在史书上恐怕也会被记下一笔,这可是他万万不愿意的。思考了半天,陈奇瑜觉得自己还是先跟几个总兵和参将们通通气,只要他们同意,那就算下边的人有怨言,至少不管是之后的解释说服,还是弹压,都会很好做。

所幸这些个总兵参将还是很“懂事”的,特别是当陈奇瑜向他们许诺,只要此次能够攻克潼关,那么首功必定是他们几个的。得到主将的这个承诺,他们不禁喜出望外,自己带来的这些兵马是个什么样儿,他们心里比别人还清楚。原本以为只不过是敲敲边鼓,给主力壮壮声势。可现在想不到,主将竟然愿意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自己这些人,而且竟然还愿意给自己算首功,这可真的太叫他们喜出望外了。

至于说可能造成的大量士兵的死伤,甚至还会发生大面积的溃逃,那又算得了什么?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损失的兵马也会由朝廷负责补充,到时候说不定还可以再从中克扣一笔抚恤,自己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就在这么皆大欢喜之中,陈奇瑜跟那些总兵、参将们各自达成了自己的目的。而这些人的目的陈奇瑜也很清楚,不过他也无法去改变。有道是“慈不掌兵”,这两万人其实在许多人的心中,早就已经被看成是炮灰了,他们的作用跟使命,在抽调时就已经被决定好了,因此为了最后的胜利,陈奇瑜也只能这么去做了。

之后的几天时间里,陈奇瑜的计划进行地十分顺利,马应元到这时候都还不知道原来在陕北围剿他们的孙传庭手下的兵马也已经到了潼关,而且还是由陈奇瑜带领的。直到这个时候,他都一直认为关外的兵马全都是四川兵。至于帅旗上那个“陈”字,已经完全被他忽略了,也或者是他一开始就没往陈奇瑜的身上去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