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古言 > 全科医师 > 第611章 太吓人了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现在不同了。

刘牧樵是清江大学的教授,正教授级研究员。特别是,吓人的是,他有自己的工作室。

清江大学,有自己工作室的人总共才8个人,其中5个是院士,另外3个,一个是刘牧樵,另外两个是有自己的重大成果,产业化了,每年给国家上缴数亿的税收。

当然,也有其他的教授有个人的工作室,那是他私底下设立的,或者公司性质的,不是学校设立的公办工作室。

工作室有三种。

一种是周一鸣院士的工作室,国家给予工作经费,有编制,还有科研经费,数额还不小。

第二种是公司性质的,是教授们的二产业,把自己的科研成功转化为产品。

这种,与学校无关。

第三种是教授私下设立的“工作室”。

当某位教授中标了一个大的科研项目,就需要一群人帮他完成。这个时候,他们是可以成立工作室。

这种工作室,没有编制,经费就是中标的科研经费。

至于这种工作室的寿命长短,那完全依赖于这个教授的科研能力了。

刘牧樵的工作室属于第一类。

非院士,有这种待遇的人,他是第三人。

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化工学院的周教授,他在20年前发明的锂电池系列产品,是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成了产品,广泛用于实际。

学校给他成立专门的实验室,帮他产业化,每年,这个校办企业能为国家贡献数亿税收。

为了支持他的科研,学校给了开设了工作室,核定编制数60名。

第二个是数学学院的黄教授。

他在应用数学领域有很高的造诣,每年都能够接到不少的高科技企业的攻关难题,这笔费用也不少。

学校也给了他一个40人编制的工作室。

他们是清江大学的一张品牌,每年攻关的项目上百个,因此而获得的回报也不少,光是上缴学校这一部分,就是3个多亿。

清江大学现在又开了一个工作室。

刘牧樵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