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看了讨贼檄文后赞叹不已:“好文章!好文章!这文章是谁写的?”
荀彧拱手道:“禀主公,这檄文是陈琳所撰。”
曹操听点了点头:“陈琳,陈孔璋,当真是好文采!昔日洛阳一别,吾还以为陈琳死在了乱军当中,没想到竟是跑到奉先手下效力了,哈哈!”
说罢曹操起身说到:“列位,檄文已发,我等也是时候动身了!”
“得令!”一众文武齐齐拱手道。
……
且说袁绍逃亡至渤海后,很快便也高举义旗,召集猛将谋士前来相助。
没用多少时日,颜良、文丑二将便前来投效,袁绍得知消息后喜不自胜。
袁术与袁绍的做法并无太大的不同,但也不知道是人品问题,还是地域差异的问题,投效袁术的文臣武将虽然也是大有人在,但这质量未免就有些强差人意了。
袁术倒也没太在乎这些事,在他看来,不管人多人少,只要气势不倒就行了!
与此同时,吕布却是在纠结这次去讨伐董卓该带哪些兵马去,眼看着就要出发了,吕布心中的人选还没定下来!
吕布心明镜一样,这诸侯讨董就是扯虎皮拉大旗,难成什么气候。
有劲不往一处使,那不跟闹着玩一样么?
吕布哪来的闲情雅致跟这群大老爷们玩过家家,有那功夫回家抱抱吕绮玲,它不香么?
[情节进展的快,说老苍写的不细,得加强细节描写;情节发展的慢,又说老苍水,老苍真是不知道该咋办了。还有说吕布好几章没出现的,这是历史小说,想看主角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都在的,请去都市找找看。老苍太难了!(非计费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