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仙侠 > 狐仙正传 > 第二百一十六章 焕发生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冬寒未尽,桐山县西城门外,白砚欢三人坐着牛车向西行去。

做了这桐山县令三天了,白砚欢先是召见了主簿,了解了桐山现在的人口和耕田,最后讨论了一下人皇律令,并张贴城中各处,派人传达到乡下村里。

之后的两天白砚欢带着诚明二人开始在县城里外探访,勘察桐山各地实情。

发现战争的遗祸颇深,全县百姓老弱妇孺偏多,这还是战争结束,许多士兵遣散归家之后的情形了。

而因为数百年的战乱,城外的良田早已经荒废了,重新清理不是小功夫,需要很多人力物力。

还好的是,战争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了,大乾新立的事早已经传遍了各处,一些期盼美好生活的百姓们已经提前开始清理荒地,正好能赶得上今年的春种。

白砚欢三人此时的修为法术完全丧失,就与普通人无二,不然他们三位半个月的时间也许就能开垦完整个县的荒地。

而也即使是百姓们着重农桑的第一年,良田不多,种子也不够用。

白砚欢几人今日往西而行,就是去寻找一个叫陈阿婆的人,此人会培育野山薯苗,以及移植扦插到田里。

现在刚过寒冬,新年伊始,勤劳的百姓们到四五月份之前,一定会开垦出很多荒地,种植山薯是今年唯一来得及的作物了。

按照乡里人的指示,白砚欢三人赶着牛车绕着崎岖的山野小路,终于在一个人口稀少的村子了找到了陈阿婆。

陈阿婆快六十岁的年纪,无儿无女无老伴,贫苦年代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养活着自己,如今身体健朗,走路带风,是村里活的最舒坦的人了。

得知白砚欢三人的目的,陈阿婆二话没说就答应将扦插野山薯苗的方法传授出去,还带白砚欢三人去看了她屋后的五亩良田,打理的干干净净,过俩月天回暖之后,就可以种上粟子。

而令白砚欢比较惊喜的是,老人家竟然还有一个地窖,里面除了其储藏的山薯之外,还有用来培育珠芽的山药。

可据陈阿婆说,山药的种植她也还在摸索,现在还不能很好的种出植株,尚不适合教给大家。

山野有能人,陈阿婆没有经过多少学习,自行摸索会了种植山薯,如今太平了,还肯轻易的将方法交出来,让白砚欢钦佩不已。

跟陈阿婆商量好一些事情之后,白砚欢三人便启程回城了,待通知了全县各乡村代表来城里学习之后,再派人来接陈阿婆过去。

之后的几天,白砚欢与主簿一起走访桐山各处,促进农田开垦,按照人口和田地大小,分发作物种子。

司云冲则带着挖井小组们,去乡里各村挖井,让百姓们都有干净的地下水喝,同时还梳理乡间河道,方便乡亲们灌溉农田。

诚明则在城中探查,了解此地特产与风俗,以及可以大力发展的手工业,在白砚欢的点明下,尝试鼓励建造一些作坊,盘活民生百业,促进商业发展。

在此过程中,白砚欢还寻到了许多乡间能手,比如会扦插果树的残兵,比如会养蚕的妇女等等。

在白砚欢请求以及保证给予一定的补助之后,都比较愿意将自己的技术教出去。

于是在惊蛰这天,在县衙对面的广场上,乡下赶来的代表乌压压的挤满了一大片,有老头有妇女,有军中退下来的残兵老兵,还有没成年的少年少女。

在主簿简单讲解了人皇鼓励农桑的政策之后,陈阿婆等人开始讲解移栽野山薯苗、扦插果树等方法。

充满希望的农民们仔细的学习着。

而在之后的每一年的惊蛰前后,这个交流大会便流传了下来,成了农桑交流会,各乡比拼炫耀成果的地方。

惊蛰一过,春暖花开,城外乡野便热闹了起来,提前领到种子的开始耕耘播种,没有种子的开始扦插山薯,靠近山林的开始修剪果树,到处一片农忙景象。

老人孩子也都积极的下田帮忙。

白砚欢在城外各处寻访了一遍,还是比较满意的。

春雨一缕缕,很快就迎来了夏季,田里的作物长的极好,农妇们养着小鸡仔也长大了,在田里巡逻捉虫子。

白砚欢也迎来了一个好消息,司云冲在县城东南的小山脉里,发现了铁矿。

这下可以好好发展一下这里的铁器了,征集农忙之余的百姓们,按照大乾新颁布不久的银钱支付,开始开矿,冶炼。

之后寻找到一些铁匠和木匠,在白砚欢的指导下,合伙开始做出一样样的农具与炊具,甚至家具。

慢慢的开始扩大规模,将这些农具与炊具卖到隔壁县甚至更远的地方,换来比较优良的种子或者银钱布帛。

劳苦百姓们的干劲是十分充足的,不到半年的时间,县城里开始显露了繁荣的迹象,各种铺子小摊遍布,行商扎堆。

在秋季过后,农民迎来了丰收,虽然作物比较单一,大多是山薯,可百姓们终于不用饿肚子了!

而且百姓们的智慧是无穷的,一种山薯能够做出无数的美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