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33言情!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33言情 > 军事 > 煤啸 > 第二十三章 情致煤矿交忘年 少年老叟结金兰(一)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二十三章 情致煤矿交忘年 少年老叟结金兰(一)

平州城西南约四十多里的地方,还有一个村庄叫李家峪,这个村子在乔村正东约二十里左右的地方,地势异常开阔,多条沟壑在这里交汇,是乔村绕行进城走官道的必经之地。

乔村进城的马车,沿着河滩走过一段泥石路后,直接向北有一条弯道,可以绕过李家峪抄近路到城里去,这条道路并不好走。但乔村运社的马车通常都是走这条近道进城的,虽然难走,却可以节省一个多时辰的路。

李家峪村庄地势开阔,住户比较分散,总共也就二十几户人家,每家只是种着零星的几亩地,看得见附近的玉米地、山药地、黍子地和谷子地被收割过的痕迹。这里的人们过着闲散安逸,有一顿没一顿的日子。

李家峪向西南约莫一里地的西山脚下,有一处工地。工地上正在钻井,井架旁盖着五间连体的简易工棚,这个工地干活儿的人们已经在这里干了快有一个多月了,可是却效率低下,钻探深度还不足百米。

说到这个李家峪煤矿,还得从九年前说起。

山西政府当局答应以山西地亩捐作抵押,让晋商先行出银两保矿。以渠氏渠家为代表的晋商们,以晋商保晋矿务有限总公司的名义,与英国福公司开展保矿运动并取得了最终的胜利,筹措银两拿回了探矿权,却也最终像一棵枯萎的大树一样轰然倾倒了。

煤铁矿是终于保住了,但是山西当局并没有兑现承诺,却在1911年的时候截留了全省的地亩捐。在晋商逐渐没落的时候,渠氏迫于还款压力,为了归还向各票号筹借的赎矿银,只好将保晋公司吸收到的股份资本银,挪还票号……最终成为压死骆驼的一棵稻草。

然而渠家有一位掌柜的,是一位留洋渡过金,懂煤炭采伐的,他就是渠大爷的结拜兄弟潘本渊潘四爷,潘四爷不甘心晋商的失败,硬是带领探矿队在没有任何设备和资金的情况下,坚持四处探矿,想最后为晋商争回一些面子。

九年来,潘本渊不遗余力,走南闯北,耗尽了心血,最终选择在晋北李家峪落了脚。可是,九年的时间又过去了,当初当局答应的地亩捐貌似有效,却每年都只是一张空头支票,让潘四爷欲罢不能,到现在都没有兑现过一分一毫。

在李家峪正式动工开矿之前,渠大爷再次找当局去争取,当局给出的答复是:可以先开矿,随后立即想办法,即使地亩捐不能全部到位,也绝不会使李家峪的开矿银欠缺。

就是听信这样的一句口头承诺,执拗的潘本渊,最终还是硬着头皮,破釜沉舟,孤注一掷地带着二十几个人上马开工了。

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燕子翻飞。

六十多岁的潘本渊,鹤发童颜,中等身材,眉清目秀,一副绅士模样。他穿着一身浅黄色的西装,白衬衣领上佩戴着一条鲜红色的领带,一双剑眉下,长着一双锐利的眼睛。他正在工地上视察着,有工人们在李家峪西边的山脚下钻探,机器钻探的轰鸣声山响。

突然,钻探机的声音骤然停下了。

潘本渊站在工棚前戴着眼镜正在看图纸,突然听到机器停止了,吃惊地抬起头,朝着钻探处的工人们喊道:“哎!怎么机器又不转了?”

工人们有的向这边摆摆手,有的向这边摇摇头手。站在潘老爷一旁的小伙子栓柱随口说道:“四爷,看来又是发动机的问题呀!”

潘本渊看一眼栓柱,无奈地说:“又是发动机,我也知道这台发动机不行了,老是断电跟不上趟,可我们现在也没钱买新的,这又该怎么办呢?总得想想办法吧。”

栓柱想了想说:“看来只能让人下去了。”

潘本渊疑惑地说道:“既然是发动机的故障,人又替代不了,就算是下去了,还能有什么办法?”

栓柱狡黠地笑笑说:“四爷,只要是见了煤,我就有办法!”

潘本渊脱口道:“爆破?”

栓柱点点头说:“对!我可以用炸药炸一个井口出来。”

“唉,都接近一百米了还不见煤。”潘本渊叹口气,一指手上的图纸说:“可这资料上显示……”

栓柱劝慰道:“老爷先别着急,这段时间我每天都看着呢,应该就在这几天了。可现在机器停止运转,我们必须派人下去了。”

潘本渊担心地说:“一百米深,恐怕不行吧?”

栓柱自信地说:“深倒没关系,咱们有的是绳子。可就是怕下去了,上不来。这还是有生命危险,所以没人敢下去。”

潘本渊又叹口气说:“唉,没钱什么也办不了。这要是搁在以前富裕的时候,这还不都是小事一桩嘛!”说着,跟栓柱一起走到钻探处,探身看看井下,严峻地对着工人们说:“你们谁下去?”

工人们面面相觑,有的摇头,有的退缩,没有人有这个胆量。

栓住摇摇头说:“四爷,没钱大家就没胆,还是我下去吧!”

潘本渊迟疑地看着栓柱,刚要说什么,就听得乔龙朗声说道:“你们咋都停下了?刚才是啥东西在响啊?嗡嗡嗡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